文章目录:
世界上有着不同的信仰,信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只有信仰才能够支撑一个人又或者是一群人。基督教则是信仰着天国,同样有着两大圣礼。
那么,本期宗教文化看看基督教两大圣礼是什么。
还想了解》》基督教不能吃什么食物?
圣餐礼(又称擘饼、爱筵、主的晚餐等等)就是耶稣亲自设立的一件表明主的生命常与信徒同在的圣事。圣餐是仅次于洗礼的,基督徒的重要礼仪。后世的教会把圣餐和一般的信徒聚餐分开,而形成独特的圣礼。
基督徒认为,圣餐的直接根据来自《新约圣经》,圣经中记载耶稣基督在被钉十字架上死的晚上,与十二门徒共进逾越节晚餐。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
然后,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由其中喝吧!因为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国里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
洗礼(或称浸礼、圣洗圣事),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仪式。洗礼一词来自希腊文(baptisma),原意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部分基督教教派将洗礼列为圣事之一。
洗礼通过把祝圣过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实施的婴儿洗礼,在2世纪时已有文献记录,教父指出是使徒传统。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
如今的教会两种都会用到,所以无须纠结于哪种是正统,而要注意的是:第一,洗礼不是得救的标志;第二,洗礼不是加入教会的手续;第三,洗礼不是成为基督徒的方法;第四,洗礼不是信仰的毕业典礼,相反确实刚刚开始学习成长。洗礼只是信心的彰显,在神学上有象征性和立约性。
文明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人类存在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其观念形态,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对于基督教的文明你了解多少呢?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一直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中世纪,又因为这一时期的欧洲文明带着显著的宗教色彩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或者信仰时代,日耳曼人的生命活力和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成了时代最强的声音。蛮族部落文化与基督教结合的后果是创造了一种骑士尚武精神与基督教受难、赎罪观念的奇怪混合,暗示出原始活力如何同禁欲精神相抗衡的悲剧主题。正像人文主义者笔下的与风车作战的堂吉可德,在整整一千年中,西欧人一直无法摆脱精神和肉体的深刻矛盾,他们既痛苦又无奈的同包括自己在内的周围的一切进行无休止的战斗。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是很不完善的封建制度,政治上的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次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罗马帝国的崩溃和蛮族的入侵使欧洲的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发展非常缓慢;常年的战争使得地方领主成为地方上的保护者和剥削者;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在这样的环境中,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没有保障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不久,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中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随着教堂和修道院的修建,追求知识转变为研究彼岸的学问,这其实不过是缺乏秩序的社会现实在价值和思维方式上的反映,与其说中世纪的西方人在张扬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精神,还不如说他们是在痛苦的灾变面前期望通过生活的宗教化来为自己找到一条脱离苦海的精神出路。
基督教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拯救理念,这一理念相信上帝之国必将来临而基督徒最后会获得终极解救。教会通过教士制度和神圣的仪式使人获得拯救,拯救的观念表现为上帝的公正和上帝的爱的统一,拯救的观念与在世界中受苦的观念和人有原罪的观念相联系,从而唤醒人的负罪意识和行善意识。这样,通过对于拯救的体验,基督徒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力量和生命情绪,使自己摆脱本能的私欲而进入对一切神性的善良的维护。从根本上说,拯救是要人通过苦难和负罪意识,认识上帝的恩典,以便让上帝引导自己,最终回归上帝,脱离苦难和罪恶。
基督教在欧洲文明的继承上起到了巨大作用。构建中古西方文明的第一种元素是古典的希腊文化,希腊人所崇尚的主要是个性和理想主义;第二种基本成分是罗马的文化,罗马文化是剑的文化,它强调理性、功利和实用,因此制度和法律在罗马帝国时表现得很充分;第三种基本成分是日耳曼文化,它具有具大的生命力,它的野蛮传统、地方主义和强调血缘的传统对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把这三种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就是第四种元素:基督教文化,它融古代的伦理和教理于一身,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超个人、超家庭甚至超越国家的普遍的精神纽带,并且期望通过传教把强调个性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在教堂祈祷的时候,教皇把一顶王冠戴在他的头上,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日子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诞生日。
在基督教内只有两大礼,分别是洗礼与圣餐礼。许多家中有着信仰基督教的家人都会带着孩子去进行洗礼,然后听着神父的教导,遵循着上帝的教诲。
那么,本期宗教文化看看什么人可以吃圣餐。
还想了解》》圣餐礼与洗礼的区别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主日崇拜后吃圣餐,要先经过洗礼,不用钱,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主动奉献,圣餐时要祷告,再吃饼,喝葡萄酒,饼代表主的身体,酒代表主的血,整个圣餐代表我们纪念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
根据多处新约圣经记载,我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从此,历世历代的教会都遵照主的教导,在地上实行圣餐礼。直等到主耶稣应许他再次降临,和我们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
洗礼是一次性的,而圣餐则是持续性的,直到耶稣再来的那日。圣礼是神无形恩典的有形表达形式,因神的恩典借着圣礼临到信徒,所以圣礼也被称作神恩典的媒介。信徒在领受圣餐时会领受到神的恩典,故此,教会的圣餐礼不仅要正常举行,信徒也要正常领受圣餐。
洗礼是用水行的礼,表明信靠耶稣的宝血,洗去一切罪恶成为圣洁。是表明与主同死、同葬、同活。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乃表明承认三位一体的上帝,归入他的名下,有份于他的生命。这一切只是一个标记。
基督徒不要过以重视受水礼,也不要过于轻视受水礼。所谓过于重视受水礼,就是把水礼看作和得救重生同等重要,甚至有人强调若不按照某种方式受水礼便不能得救。所谓过于轻忽水礼就是以为水礼既无关得救便不必遵行。浅见以为两种极端都是过偏。
圣餐礼与洗礼都是基督教内的传统礼仪,洗礼就是属于给新生儿的受洗仪式,而圣餐礼则是基督教内能够与上帝一同进餐的机会,它们还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本期宗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还想了解》》基督教洗礼文化
洗礼:洗礼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仪式。洗礼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部分基督教教派将洗礼列为圣事之一。洗礼通过把祝圣过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
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实施的婴儿洗礼,在2世纪时已有文献记录,教父指出是使徒传统。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
受洗仪式是一个宗教用词或信仰用词,指于有基督信仰的人的一种仪式,其意表明,该人对基督信仰清楚并相信所信的,再则愿意从世界里分别出来。归入基督。洗礼有点水礼和浸礼两种,前者是点水在手上并在额头划十字,后者则是全身浸没在池中。但大多数教派都强调洗礼是作为向基督表决心愿意受洗归主的表示。
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来更新自己的生命。
圣餐礼:是仅次于洗礼的,基督徒的重要礼仪。主耶稣在定十字架的前夜,与门徒一起度过了难熬的时光,晚宴上有他的托付,有他对他们难以割舍的爱,也有他语重心长、别开生面的教诲。
从晚宴的开始到结束,忧伤是他心境中的最主要的旋律,他放不下他们,又不能不离开他们,肉体中的道理如同虎狼缠绕着他们,威胁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三年的传道生涯,与他们朝夕相处。
他用自己的言行将肉体上的侍奉引进到灵魂里,把他对人类的爱、担谅、宽容、体恤、饶恕都在他的作工中体现,他深怕他们身量幼小,理会不了他的意思,既怕他们强求灵性与现实脱节,将活的要求与生命变成死的规条,又怕他们陷在字句里面淹没圣灵的原有心意。
最后他又在晚宴上用饼、杯意味深长得到出了他的心意,为的是让他们将真理与现实结合,在现实中活出真理、活出神那长存的生命,使教会人性与社会人性有合理的调节。
宗教上的除恶方式都是各显神通的,在佛教里的除恶方式,常见的是做法事,而在基督教中,他们的除恶方式时洗礼。只是,基督教多为是西方宗教,因而并不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基督教文化中的洗礼是怎样的。那么,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基督教洗礼文化是怎样的吧。
洗礼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前,为门徒设立的两个重要礼节之一。洗礼是初信者正式加入教会的一个必须的仪式或礼节。施洗约翰当时不许耶稣受他的洗,耶稣却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义”也称作“礼”。举行洗礼是耶稣对门徒所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