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高同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等等。让我们继续关注传统节日的盂兰盆节吧!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盂兰盆节——由来

目连救母传说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着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七夕节是从古时就有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在七夕会有不同的民间活动庆祝节日的到来,那么七夕的起源是什么呢?七夕节又称什么节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七夕起源是什么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领证吉日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结婚吉日

七夕节又称什么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作为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端午节还有着许多叫法,可以说是所以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节日了,对于端午节又称什么节,你了解多少呢?本期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传统的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舟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农历正月初八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中是众星下界的日子,也叫顺星节,那么众星下界的顺星节又称什么日,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众星下界的顺星节又称什么日,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初八顺星节也称为谷日,谷日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古代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谷日题春”的诗,写得非常有趣:

新春逢谷日,喜见艳阳天。

积雪融甘水,熏风醒沃田。

农夫犁杖抚,童子马缰牵。

汗洒粮仓满,敲诗赋盛年。

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民间传说,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于是,人们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依照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的正月初八,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故在这一天祭祀星君,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白天到观星神殿去烧香顺星。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还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两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上,放在院子正中受祀。

正月初八还是一个敬八仙的节日。八仙即汉族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因他们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汉族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老百姓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如果正月初八这一天出远门,俗称“游八仙”。

正月初八还是一个“放生”的好日子,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农历七月半又叫鬼节,而鬼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在佛教中这一天也叫作盂兰盆节。那么为什么农历七月半被称为是鬼节呢?有哪些国家会过盂兰盆节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半为什么叫鬼节

七月半正式的称谓是中元节,原本只是一个拜祭地官的节日。而且我们也同时有着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元宵)以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寒食节)。到现在这一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祭祀先祖的节日,相传这一天地府会把所有的鬼魂都放到人间,所以在祭拜的祖先与去世的长辈的时候也会祭拜孤魂野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