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腊八节,腊八节原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仪式,后为外来佛教所用,将腊月初八附会为“佛成道日”,以求扩大宗教影响力,自那以来,腊八节一直在我国民间流传。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山西各地有哪些腊八节习俗。
晋东南
山西一般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但在晋东南地区,腊八粥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枣、栗子、榛子、杏仁等干果制成。
晋中
太原市下辖的娄烦县等地,腊八节习惯“捂麻雀饽饽”、“打麻雀面”。具体做法是把面捻成圪垛垛,搓成圪搓搓,煮熟捞出来,在院里撒一点儿,表示捂麻雀、打麻雀、消灭麻雀。当年成婚的小伙子要到井上抢挑头一担水,民俗认为“明年可以生一个胖娃娃”。
在晋中,太原一带的城乡还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也称“腊八醋”,这种醋,酸中带辣,辣里有酸。
晋北
晋北许多地方,腊月初七日下河取冰块,除留一部分供神外,全部倒在水缸里溶化,以备次日早晨做“腊八粥”使用。
晋南
山西南部地区习惯腊月初一炒豆子,腊月初五吃五豆饭。民间有“吃五豆饭,长一斧头”的说法。
在腊八节的时候,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些习俗的活动,而各地的习俗都并不一样,那么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呢?各地不同的习俗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腊日与腊八 腊日为什么是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风俗
1、陕西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古代这是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而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腊八节又成为纪念佛陀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各地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我国民间将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而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的食俗,在我国还有以下一些: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腊八蒜的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这天人们吃了煮“五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腊八节,各地在这一天都有着应景的节日习俗,山东地区也不例外。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山东各地腊八节习俗,可不只是喝腊八粥而已哦。
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一定有枣。传说释迦牟尼在腊八这天喝了粥出家。枣是早的谐音,意味着今天喝的腊八粥就是释迦牟尼当初喝的粥,象征吉祥。
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
邹县把腊八作为济贫的日子。民间传说,唐王视察民情来到河南时,碰上一伙穷人,要求施舍,唐王便借了河南一个大财主的一库散银,施舍给这伙穷人,后来就把这天定为济贫日,无论贫富人家,只要叫化子上门,有求必应。旧时邹县还有腊八舍饭的习俗,把全村的粥、糕集中到庙堂施舍。
临沂与邹县的舍饭习俗有所不同,凡是有不顺心事的人家(如不育,丧子等),为了积德而舍饭,用一升米加上红枣做成干饭,于腊八日凌晨抬到街上施舍,附近人家为了捧场而积极乞饭,一会工夫就完成了舍饭仪式。
旧时,临清的寺庙有腊八化缘的习俗,这天,和尚、尼姑、道士,纷纷到村里化缘。当地农民信仰佛教和道教,十分乐于施舍钱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化缘得到的钱米就够维持一年的生活。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滕县、莱阳、招远等地有腊八节打扫卫生的习俗。民间传说,过天神仙离位,鬼神不忌,可以把屋子院落打扫清洁。海阳民间用荞麦面、雄黄、朱砂、菜叶同兔子血混台做成丸子,据说幼儿吃了能解痘毒。
庆云,无棣等地在腊八这天会给女孩穿耳孔,泰安等地在穿耳朵孔时,先让女童到室外冻一会,说腊八姑姑会保佑她们不痛不发炎。
莱西忌讳妇女回娘家。从腊八节开始到大年初三为止,妇女不能回娘家,否则,娘家一年不如意。武城、沂南则完全相反,结婚不满三年必须回娘家过节。否则,“吃了腊八饭,一家人要散;喝了腊八粥,一家穷到底”。
旧时,山东不少地区还有腊八酿酒、酿醋的习俗,叫腊酒或腊八醋,现在则把蒜浸在醋中,春节时吃,蒜味稍酸,醋味微辣,十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