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原华

汉族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的节日,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这许多重要的节日与习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澡塘会”、“刀杆节”等节日。小编收集了一些傈僳族文化资料,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阔时节

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还要采折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同汉族的习俗一样,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有的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到别人家里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来。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始,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有趣的是,过阔时节时,傈僳族同胞谁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会先拿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人间带来粮种”。傈僳族民间流传着不少狗与粮种的传说,如其中一则说,古代人类浪费粮食惊人,天神知道后大怒,下令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在此危难时刻,一只狗奋不顾身,顺杆爬上天宫偷来粮种,拯救了人类。

刀杆节

在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您可能也喜欢:

你所不知道的保安族语言文化

惟妙惟肖的塔塔尔族刺绣文化

独具民族特色的塔塔尔族舞蹈文化

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文化

在云南省西南部“极边第一城”——腾冲西侧的万山丛中,有一颗美丽的“边陲明珠”,那就是边关小镇——猴桥。猴桥镇的前身是古永傈僳族乡,当地傈僳族人民至今保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猴桥傈僳族有趣的春节习俗:跳嘎。

“跳嘎”是猴桥傈僳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文艺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三是傈僳族人民的过年日,从初一到初五的五天之中,人们白天跳三弦舞,晚上跳嘎,跳得废寝忘食。此情此景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跳嘎的动作十分简单:身体稍斜向着逆时针方向绕圈,左脚向前一步,右脚有节奏的向前踏三次,如此循环。舞蹈虽然简单,但参加的人非常多,不论老少都能翩翩起舞。

跳嘎的“嘎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别扮演神灵和人群两种角色,用对话的形式向人们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世间有不老不死的神药,过年时傈僳族人民聚集在一起反复祈祷,请求神灵给人们带来神药。终于,神灵带着各种神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走来了。

因为神药不晒就不好、不干就不灵,于是神灵就在东方晒药。可是太阳升起来,却把神药带走了。于是神灵告诉人们长生之药没有了,今后只有太阳才能长生不老,人们无法回避生死轮回。神灵安慰人们,虽不能长生不老,但依然有许多好运气、福气分给大家。神灵鼓励人们今后只要辛勤劳动,美好生活就会时常伴随。

跳嘎的最后,“嘎头”会根据各家的特点,领唱出各种祈祷祝愿的语句。如劳力少的人家,就企求好运降临,祝愿今后挣到许多钱财;如有已到婚龄的青年,就祝愿早日遇到意中人,和和睦睦过一生等等。

跳嘎这一活动,对研究傈僳族的文化艺术、文化意识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而春节跳嘎的习俗,更是让猴桥傈僳族人过年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在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傈僳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在火把节这一天当地人民聚在一起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等活动来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想更了解傈僳族的火把节吗?那就关注本期的傈僳族文化吧。

火把节是德宏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傈僳族过火把节别有一番情趣,节日这天,寨子里热热闹闹,人们喜笑颜开穿上节日盛装,全家团圆,杀猪宰羊,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美美地喝着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讲团结、家家户户互相祝福。

这天,待到倦鸟归林、夕阳衔山时,人们点起火把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火把左右摆动,上下舞动。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念叨:“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魔鬼、烧死一切害人虫!……”然后,老人又拿着火把去照果树,念道:“开花吧!结果吧!让人们收获吧!”众人同呼:“开花吧!结果吧!花果满山,粮食满仓!”入夜,火塘通明,人们欢欢乐乐跳起芦笙舞、三弦舞。亲亲热热手拉手举行跳戛、唱民间叙事长诗《火把节调》。这个调子也称“半年生产调”,其内容是总结半年生产经验的。这时春播夏收的作物,如荞子、洋芋等等已成熟收进了家。人们唱丰收鼓干劲,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傈僳族火把节的传说。

很古很古的时候,云南维西地区有三多:石头多,树多,野兽多。还有三少:人少,地少,粮食少。在这里住的人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另外也种一些火烧地,在乱草棵子里点起一把火,烧出一片空地,不耕也不锄,用梭镖拨弄拨弄就下种。种玉米,也种麻,就是不会开水田,种水稻。后来他们怎么又开水田、种水稻了呢?这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天大早,太阳象一团大火,把山上石头都烤红了,天热得连野兽都躲在岩洞里不出来,打猎也打不着;种下的玉米刚长到齐腰那么高,就全枯死了。人民饿得前胸贴后胸,家家户户都牵着饿得精瘦的小猪到森林里去找野菜;因为小猪知道野菜当中哪种有毒哪种没有毒,只要它能拱吃的,人就能吃。就这样,大鬼主还一个劲儿地要粮、要兽皮和各种各样的东西。人民生活苦得象黄连秆上的虫儿,嚼不完的苦渣,喝不完的苦水。村村祭天祭地,哭喊着祈雨,盼天神救星。就在这时候,蜀汉的承相诸葛亮带着四川兵马,翻山越岭沿着澜沧江来到了云南维西。

老辈人传说:诸葛亮的兵象天兵天将,个个都穿着铁背心,就象穿山甲一样;刀砍不进,箭射不透。兵多得象蚂蚁搬家,马多得象树叶上的红蜘蛛;密密麻麻,一层又一层。他们刚一下山,可把当地的人吓坏了,藏没处藏,躲没处躲,有的整村整村地往深山里逃。当时逃到贡山那边去的大多数是藏族,没逃去的大多是纳西族和傈僳族。

诸葛亮和大鬼主在斓沧江边上打了一次大仗。大鬼主的兵躲在荆棘棵子灌木丛里向外放毒弩箭,诸葛亮的兵拉了个大包围圈,往荆棘棵子灌木丛里放火箭,箭头上点上火,把乱树棵子全引着了。大鬼主的兵往外一跑,诸葛亮的兵马奋勇冲杀,这一下,大鬼主可吃了败仗,他的兵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大鬼主跪在村寨外面的路口上投降了。

老百姓听说诸葛亮打败了大鬼主可高兴了,敲着木鼓,吹着木叶,跳着舞,唱着调子,从森林里涌出来迎接。各村各寨的头人带了几个猎人去见诸葛亮。他们没带长刀,也没带毒弩箭,只带去了一些赓香、熊胆,另外还带去几张兽皮,也有老辈人说,还带去了一些野蜂蜜和黄蜡。

诸葛亮亲自到寨门口来迎接。头人们来的时候,还有点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可一见到诸葛亮那种和蔼可亲的样子,就不再害怕了。诸葛亮摆上酒给大家喝,摆上煮羊腿给大家吃,还给大家蒸了大颤大甄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大家伙儿吃得可香啦。这里的人民是很难吃到大米饭的,一没有种籽,二没有种水稻的田地,也不耕种,要想吃大米饭只有拿兽皮到丽江,或者到剑川去换;山高路险,野兽又多,没有几家人去换的;所以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很难吃到一点大米饭。

诸葛亮了解到这个情况,就和头人商量,决定派人回四川调兵往这儿运稻谷,同时又派出很多汉兵教大家开辟水稻田。开辟水稻田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先要放火烧掉山上乱木、乱草棵子;赶跑野兽,然后再动手搬掉石头。石头太多,大块的搬不动,小块的搬不完。从那时起,这儿就流传下来这么两句谚语:猎取香樟就别怕跑断了腿,开辟水田就别怕砸断了腿。

因地理区域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他们的传统节日与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仡佬族也有着他们的独特节日与风俗。除了和汉族一样的端午节、清明节与春节,他们还有着其他特别的节日,例如:吃新节、仡佬节、敬雀节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仡佬族文化中不同节日的习俗与风情吧!

仡佬族在贵州分布广泛,特别是在黔中,黔北各县均有不同数量的分布,语言,习俗差别也较大,但仡佬族都来源于古代濮人。其习俗任有一致的相似性。下面就说一下仡佬族的节日:(按农历的时间先后)

刀杆节是云南一带傈僳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傈僳族人民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这个体育节日,人民身着盛装来到会场共度节日。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傈僳族刀杆节的习俗活动。

刀杆节的习俗活动之下火海:

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傈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在夜幕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

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

刀杆节的习俗活动之上刀山

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

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