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张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小行星的研究来越来越多,不断的会发现新的小行星,而近日“隼鸟2号”调查龙宫小行星时发现有沙粒,是真的吗?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具体情况吧!

龙宫小行星有沙粒是真的吗

据日媒报道,有关探测器“隼鸟2号”着陆并调查的小行星“龙宫”,日韩联合团队将最快于2020年秋季,新启动一项从地面进行观测的项目。团队将通过北海道大学附属天文台拥有的特殊望远镜,调查行星上是否存在细微沙粒。

据报道,团队统一协调工作负责人、首尔大学太阳系天文学教授石黑正晃表示:“希望查明隼鸟2号无法调查详尽的谜题。”“通过此次观测,确立从地面也能查明小行星性质的方法。”

近几年,“龙宫”距离地球较远,观测一直存在难度。但该小行星2020年年底将靠近地球。这将是1999年发现以来最明亮的时段,观测迎来绝佳机会。采集到岩石样本的“隼鸟2号”也将在同一时期返回地球。

北海道大学天文台的望远镜配备,可仅提取特定方向射来的光进行观测的装置。光的强度与源头天体的沙粒大小有关,据称甚至能判断是否存在千分之一毫米单位的极小沙粒。

观测计划从2020年10月起至2021年上半年展开。韩方计划参与观测数据的解析,有望获得探寻小行星形成过程的线索。

此外,团队若设置多个观测点,观测时间将增加,因此广岛大学的东广岛天文台和兵库县立大学的西播磨天文台正在考虑加入研究。团队还向南半球巴西的天文台发出参加的邀请。

龙宫小行星离地球多远?

“龙宫小行星”,它距离地球数百万公里,目前专家分析称,龙宫小行星很可能主要成分是镍和铁,它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小行星类型,同时,它距离地球很近,未来人类可发射航天器登陆这颗小行星进行开采,为人类提供贵重金属矿产资源。

此外,从科学角度来讲,龙宫小行星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它携带着数十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秘密,以及小行星轨道为什么会如此接近地球的重要信息。

最新拍摄的龙宫小行星照片显示了一个奇怪的外形,这可能使着陆小行星表面比之前jaxa工程师们所预测的更加困难。

隼鸟2号项目主管津田雄一(yuichi tsuda)博士称,从远处观看,龙宫小行星最初是一个圆形,后来又逐渐变成方形,然后变成萤石的美丽形状,萤石在日本也被称为“萤火虫石”,同时,龙宫小行星的外形也颇似一枚钻石。

我们总会听到未来某年某月可能将有小行星撞地球的消息传出,但往往最终都得到澄清,没有真正遇到过。近日又发现小行星将飞掠地球,如果小行星真的撞击了地球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

新发现小行星将飞掠地球

3日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近日新监测到一颗近地小行星:2020 dm4。根据轨道计算,这颗小行星预计于今年5月初飞掠地球。

据悉,位于江苏盱眙的近地天体望远镜2月26日晚搜索到这颗小行星。科研人员立即将相关信息上报国际小行星中心,国内外共12家天文台站先后加入观测。经过4天持续追踪,12家观测台站共同认证数据并确定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29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公告确认这一发现,并为这颗小行星给出临时编号:2020 dm4。

根据测算,2020 dm4轨道半长径为地日距离的1.88倍,偏心率0.45,轨道周期2.55年。其绝对星等21.7等,运动到离地球最近时,与地球距离为地日距离的0.048倍,约合718万千米。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研究员赵海斌介绍,今年5月初,2020 dm4预计会在735万千米外与地球交会。研究团队还会持续监测这颗小行星,不断修正观测,以提供更精确的轨道数据。

2018年2月,我国已正式加入国际小行星预警网。作为中国小行星观测的重要机构,紫金山天文台正积极推动组建中国的小行星监测网,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观测和预警能力。

拓展资料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造成地球上大部分物种灭绝

在中生代白垩纪末期,就是因为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才造成了生存了一亿多年的恐龙迅速灭绝的。

科学家通过对白垩纪末期地层地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大约6600万年前,当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在短短几分钟或是几小时之内,曾经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完全寂静,死气沉沉的世界。尤其是在撞击点周围的方圆数千英里范围内,那里的一切几乎都被彻底摧毁了。

高达100~300米的巨大海啸冲向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并在海底砸出一个深达500米的撞击坑。撞击产生了高达里氏10级的强烈地震,摧毁了整个撞击点附近区域,强烈的冲击波扫平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一切森林树木。最后,撞击溅射到空中的数以吨计的岩石碎屑开始下落,将少数幸存下来的生命全部掩埋。瞬间的强大热量导致大面积的地壳岩石被蒸发,大量碎屑如同升起的焰火一般从撞击点飞溅而出,抵达高空。膨胀的高温气体球一直上升到大气层顶部并进入了太空。大量烟尘向着东西两侧扩散,最终笼罩了整个地球。随着冷凝作用的进行,被蒸发的岩石物质凝结成粒径小于一毫米的大量玻璃球,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到地面上。

这些巨量的碎屑物质开始从空中落下,其速度几乎和一架航天飞机载入大气层时的速度相当,导致地球外层大气的剧烈加热,在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区,地面上的植物开始大面积起火,产生的大量热量将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火炉。来自大火产生的大量灰烬,加上撞击产生的大量烟尘遮蔽阳光,地球逐渐陷入一段暗无天日的漫长冬季。在接下来的数月间,大量碎屑尘埃物继续下沉,在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小行星撞击碎屑物。

整个生态系统瞬间崩溃了。在撞击点附近,动物和植物要么死于高温炙烤,强烈的冲击波,或是在史无前例的海啸和地震中死亡,最后的一批幸存者则被从天而降的大量岩屑生生掩埋。而在远离撞击点的地区,甚至是在地球的另一端,那里的生命仍然遭受了生态系统崩溃——比如阳光的消失引发的一系列灾难所带来的灭顶之灾。而在有幸躲过全球性大火的地区,极端的高温摧毁了动物们的食物来源,普遍的酸雨污染了所有的水体,水源的供应也断绝了。更糟糕的是,遮天蔽日的尘埃基本上阻隔了所有阳光,整个地球陷入漫长而彻底的黑暗,几乎就像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深处,植物的光合作用终止了,食物链彻底崩溃,没有任何体型超过浣熊大小的生命存活下来。小型生物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拥有更强的幸存几率,因为它们的数量较多,吃的比较少,繁殖速度快而且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

相比陆地,淡水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相对要好一些。然而在海洋里,整个食物链同样崩溃了。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生态系统的自我重建耗费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时间。而在海洋中,有机物含量恢复到灾难前的正常水平则耗费了大约300万年之久。

预测小行星撞地球的消息频繁的出现,但是有不少只是与地球擦肩而过,并没有真正撞击到地球,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小行星是否会与地球相撞呢?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答案吧!一起来看看吧!

小行星是否会与地球相撞该如何确定

据报道,当人们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小行星”,会出现大量的“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相关新闻。例如,“美国宇航局(nasa)警告说,直径2英里宽的‘杀手’小行星正飞向地球,”或“ ...潜在的撞击日期是2022年”或“小行星撞击引发的海啸...可能会摧毁美国海岸。” 以及“ ...怪物岩石以17000英里/小时的速度向地球飞奔。”

而这些只是一小段时间内发布的一些新闻,如果您读过这些令人震惊的头条新闻,通常会发现有关小行星的绝大部分准确信息,这些信息肯定显示小行星不会在短期内撞击地球。误导性的标题和故事利用了科学家用来谈论太空天体的单词,以及其中某些单词在日常语言中的含义。

例如,短语“近地天体”(neo)和“潜在危险小行星”(pha)是天文学术语,用于对具有非常特定定义的天体进行分类。如果一颗小行星距离地球460万英里以内并且具有一定的亮度,则它将被列为pha。这实际上只是天文学家创建大量值得关注的天体目录的方式。在给小行星命名之前,不会对它进行任何其他评估来确定它的“潜在危险性”。

neo属于更广泛的类别。这是对其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并因此有可能产生撞击危险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大型流星体的总称。

一些新闻媒体曾经对小行星2006 sf6的到来发出警报,小行星2006 sf6近距离飞掠地球,这肯定听起来像是危险的预兆,但在欧洲航天局(esa)维护的一个“所有已检测到非零碰撞概率的天体”的列表中,搜索2006sf6及其目录号481394,什么都没有出现,可见它似乎并没有被列入991个威胁最大的太空天体的清单。 

接下来,媒体人士继续查看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近地研究中心维护的有关小行星的公共数据库,随后获取了有关2006 sf6的更多信息,nasa估计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在919至2690英尺(280至820米)之间。

如果撞击这种摩天大楼大小的太空岩石可能会对地球造成某些实际损害。但2006 sf6距离地球最近时约为11.23个地月距离,大约相当于270万英里(430万公里)。因此其几乎对地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然而一些主要威胁可能来自没有在清单中被列出的天体。

例如在2013年,一颗小天体坠落俄罗斯上空并爆炸,导致当地大约有1200人受伤。太空岩石在爆炸之前从未被观察到。

天文学家使用的技术已经改进到每天都会发现新近地天体的程度。这包括实际上距离地球很近的一些天体,不过其中一些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如果它们确实撞击地球,它们可能大部分会在大气中燃烧。

【模拟应对】

第一步是根据初步推算结果,使天文望远镜瞄准最具威胁性的天体,以便精确计算它的飞行速度和轨迹;

第二步是拟定对应策略:是迫使来袭天体偏转方向,还是尽快疏散受威胁地区人群?

假如“敌人”直径小于50米,目前科学界共识是以疏散人群为上。按照科学家的一种说法,现在可以提前两周预测到小行星将袭击的地区;提前数天,可将具体受灾范围缩小至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

对付更大的天体,能否像一些科幻电影情节一样发射核武器击碎它?科学家认为这是下策,因为这样可能“化整为零”、产生体积较小却依然危险的天体碎片。

目前受到认可的方案是向目标天体发射某种装置迫使其偏移原有轨道,就像“宇宙碰碰车”。

美国航天局计划2022年以一个直径150米的真实天体为目标做这类“碰撞”测试。

只是,科学界讨论的“行星防御”方案真正实行起来,有潜在政治争议,即“谁来做决定”?可能涉及的难题包括,假如发达国家不在预测受灾范围内,是否愿意出资赞助这类行动。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专家罗曼娜·科夫勒说,就这一议题,“当前的共识是搁置不论”。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消息已经屡见不鲜了,经常会看到一些相关的消息,在坊间引发众多议论。而在据说2020年4月29号有小行星撞地球是真的吗?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

2020年4月29号小行星撞地球是真的吗:安全飞过,不会碰撞

据nasa的科学报告,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1998 or2”正在靠近地球。好消息是,这颗小行星1998 or2虽然靠近地球,但只是在地球附近飞过,不会撞到我们,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根据科学数据显示,这一颗1998 or2小行星的尺寸非常大,据nasa的计算,它的直径预计达到1.8公里至4.1公里,也就是说,其最大直径可能达到4.1公里。虽然和地球相比,1998 or2小行星依旧是娇小玲珑,但是和一般的小行星相比,1998 or2小行星已经非常庞大了。

也正是因为1998 or2的尺寸非常大,所以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毕竟这么大直径的小行星,如果发生碰撞,破坏力确实是很惊人。根据现有的观点,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达到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恐龙等大量物种的灭绝。因此1998 or2引起人们的担心也是很正常的。

而按照近地天体观测的结果,1998 or2小行星预计在4月29日与我们地球的距离最近,其飞行速度大约为8.7公里每秒。当它近距离飞掠地球时,与我们最近距离大约为0.04205个天文单位,即大约为629万公里,大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6.5倍。这个距离数据在宇宙空间中是比较近的,因此nasa等航天机构也将1998 or2列为“近地天体”、“潜在威胁”。

看到尺寸如此大的小行星,确实是有点让人感到担忧,不过科学报告的数据也显示了它离地球尚有一定距离,最终碰撞地球的可能性非常低。

另外,也有人提出疑问,这颗直径达到4.1公里的小行星是否能被地球引力捕获,成为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月亮”呢?但1998 or2的速度8.7公里/秒,比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略大,比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小,鉴于现在它离地球的距离,不足以令地球的引力成功将它捕获,因此1998 or2成为另一个“月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行星如果真的撞击地球的话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6500年前地球上有一种巨星生物恐龙,但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那么这一事件是真的吗?接下来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一起来看看吧!

小行星撞地球恐龙灭绝是真的吗

在对地下化石的研究中,人类逐渐在底层中挖出大量的巨型生物化石,逐步揭开了千万年前,地球上存在的一种巨型生物——恐龙的诸多秘密。但在距今约6500万年的白垩纪后,这些恐龙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度成为了科学史上的谜团。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科学家们指出,6500万年前,落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颗大型小行星是造成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它也造成了当时大量生物灭绝。

长期以来,这次事件被认为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灭绝事件之一,但近日,一项新的研究的指出,这次事件虽然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实际上,在恐龙灭绝后,生命又快速恢复,在随后的千百万年后,人类成为了地球的霸主。

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但真正导致生物灭绝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造成的地质活动。据此前研究指出,这颗小行星撞击地壳发生爆炸,产生的威力相当于100万亿吨tnt,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70亿倍,它在撞击的时候造成了大规模的海啸、地震和岩石撞击。随后,它引发了全球性的地壳运动,大量火山连续喷发,火山灰和烟尘遮天蔽日使得地球进入寒冬。

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里斯托弗·路威利指出,事实上,在大型小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产生恐怖的爆炸后,在灾难发生仅仅几年之后,撞击坑的生命就开始恢复了,事实上,更惊人的结果是,陨石坑仅仅用了3万年就恢复了多样化和高效率的生态系统。而撞击坑附近同样遭到毁灭的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区域则花了30万年的时间生态系统才恢复过来。

这一情况让科学家们感到惊讶,理论上说,科学家认为远离陨石坑的地区应该是会恢复得更快一些,但相反的是,陨石坑撞击的核心区域恢复得更快,这被认为可能是撞击坑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了影响。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引发大规模火山喷发后,由于火山喷出巨量烟尘进入地球大气层,阻挡太阳辐射,这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大量植物因此而灭绝,在生产者死亡后,食草动物也因此而大量死亡,食肉动物也因为食物的匮乏而灭绝,像恐龙这样的超大型生物也在这个过程中永远的消失在了地球上。但在这次危机中,一些体型小的物种因为群体数量大、需要的食物更少,因此种群内部抗风险的能力更强,最终熬过了这一场危机。

而存活下来的生物中进一步繁衍,再度演化出了缤纷的地球生态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得以出现,成为了统治地球的主人。从某个角度上说,这颗小行星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助力,也是使得人类能成为地球霸主的重要因素。如果那些超大型生物并没有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灭绝,人类或许没有机会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脱颖而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