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法国有这么一位浪漫主义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真是的历史为背景,结构清晰明朗,用法国特有的浪漫幽默赋予了文章生动的内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被后世的人们称之为“通俗小说之王”的美称,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名人故事的主人公亚历山大·仲马,俗称大仲马,下面小编就带来他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着作《给艾米莉的信》。
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
早期创作
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
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剧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
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同年7月脱稿。
军旅生涯
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
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
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伟大的女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最努力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卖油郎是谁,故事简介
婴宁是聊斋志异小说中的女主角志异,小说写了书生王子服郊游遇到狐女婴宁,一见倾心、相思成疾,最终得谐鱼水的故事。你有看过婴宁的故事吗?你知道婴宁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样的?本期的古代鬼故事就来告诉你。
婴宁:天界王母娘娘蟠桃园内,负责看守蟠桃的稻草人仙子。一次机缘巧合下,与织女相遇,在好奇心驱使下,忍不住探问当日织女与牛郎的一段人世间情缘,虽然只是片言只字,却勾起了婴宁的凡心,决定有朝一日,定要好好的体会一下人世间爱情的滋味。
或许上天注定婴宁要受到一次凡间灾劫,王母娘娘差遣婴宁向观音大仕借助杨枝甘露,以灌溉蟠桃园中蟠桃。婴宁能有机会离开蟠桃园,不禁雀跃不已,途中更兴起了一闯凡间,领略一下爱情滋味的念头,虽然情知会犯下天条,但织女口中所述的人间情爱实在令人响往非常,几经犹豫,还是把心一横,直闯凡间。
一切并不如婴宁想象般美好和浪漫,因为初抵人间,她便遇上了王子服,虽然王子服俊俏的外表令婴宁心动不已,可是,他的嚣张无礼和张扬跋扈,令婴宁对人世间男子的印象,无形中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王家乃城中首富,富可敌国,一直由长子王子服执掌家族大权,王子服精明能干,虽非坏人,但张扬跋扈,不可一世。庶出之弟王子楚时思谋夺家财,取代王子服的位置,奈何王子楚志大材疏,而且好赌成性,终日被王子服喝骂揶揄,却又不敢有丝毫反抗。
为了金钱与权力,王子楚决定要王子服从此在人间消失,乘着王子服外游,王子楚聘了凶徒将之刺杀,凶徒行凶得逞,但没等王子服气绝便逃之夭夭。或许王子服命不该绝,被雷神追捕的婴宁刚巧逃至王子服遇害的地方,婴宁被雷神穷追不舍下,眼见倒卧地上的王子服,人急生智下,躲到王子服身下,刚巧避过了雷神拖以的雷殛一击,雷神眼见误伤凡人,心中一慌,亦不理会婴宁是否被诛,匆匆而去。
雷殛一击,意外地将王子服从重伤中击活过来,至于婴宁方面,虽然避过致命一劫,但亦受伤。两个受伤的人,只好相依唯命,相互照顾对方。
不知是否雷神的一击过于利害,王子服虽然外伤痊愈,但智力全失,变成一个低能儿。虽然如此,王子服反变得童真可爱,讨人欢喜。婴宁与之日夕相处,在不知不觉间,竟然有着一股微妙的感觉。
王子服的失踪,终令王子楚成为王家当家,手握大权,一直倾慕着王子服的表妹林卿兰在王子楚威迫利诱底下,亦臣服下来,成为王子楚的妻子。
只要对古典音乐稍有了解,就一定知道弗朗茨·李斯特的鼎鼎大名,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斯特年少即成名,是万众瞩目的音乐天才,但他为人谦逊,待人平和宽容,今天的外国名人故事就为你讲述这位“钢琴之王”的宽容之举。
李斯特六岁起学习钢琴,曾师从于着名的钢琴家车尔尼。他在十一岁时就举行了演奏会,轰动了维也纳的音乐界。有一次,在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魅力,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
这位老人正是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年长之后,极富天赋又刻苦努力的他成为了全欧洲注目的对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即使已经是名动天下的音乐大师,李斯特在面对普通民众时也毫无恃才孤傲之态,而是以平和宽容之心来对待。
据说功成名就的李斯特有一次路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恰逢小镇里一位钢琴师将要举行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钢琴演奏会的女钢琴师是着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钢琴师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师是一个青年人,见到李斯特,她大惊失色,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着述说了自己艰苦的孤儿身世,冒充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为此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大师的宽恕。但是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
姑娘看到李斯特这么和蔼可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之后李斯特要她把晚间准备演奏的曲子弹一遍给自己听,李斯特的平易近人消除了女钢琴师的紧张和恐惧,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她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
结果,女钢琴师演奏得十分出色。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仔细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师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一席话令女钢琴师感动万分。
李斯特还爽快地说:“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现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
李斯特宽容别人。不计别人过错,使自己和别人都得到快乐,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大师之所以是大师,除了专业领域的技艺精湛之外,还有做人的宽容,所谓德艺双馨,即是如此。
在北欧神话中,有不同的神系,大致有四种:巨人、诸神、精灵以及侏儒。其中,北欧神话中的海神是在巨人族当中的,那么,关于这位大海之王,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海洋之神:蒂阿兹(tjatse)
巨人斯卡娣的父亲。蒂阿兹绑架了掌管永葆青春的金苹果女神伊敦恩。因为这是洛基私约伊敦恩外出闯的祸,众神祇便勒令洛基前去搭救。洛基借用弗丽嘉的羽衣变成一只小鹰,潜入巨人蒂阿兹的城堡,将伊敦恩变成一枚核桃,衔在嘴里飞向阿斯加尔德。不料被斯卡娣发现,蒂阿兹闻讯变成一只隼鹰追赶上来。在即将追上之际,提尔点燃火把,将隼鹰烧死,巨人蒂阿兹便殒命。
相关:斯卡娣
蒂阿兹之女、瓦尼尔部落主神尼奥尔德之妻。父亲蒂阿兹被众神设计杀害后,斯卡娣向主神奥丁要求血案的赔偿,奥丁无奈,便允诺她可以在众神祇中物色一位丈夫,斯卡娣看中了光明神巴德尔,奥丁自然不愿,遂略施手腕把斯卡娣嫁给了年老貌丑的海神尼奥尔德。斯卡娣嫁给尼奥尔德不久随即离婚。
北欧神话简介: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晚于世界上其他几大神话体系,北欧神话的口头传播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纪,首先在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地方流行,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一批北上的移民传至冰岛等处。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盛行,由于在政治上强力打击,大部分记载北欧神话的作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付之一炬(此处有争议,北欧诸国改信天主教后,其自身与传统神话的断绝是较为彻底的,不能单纯的归结于天主教会对于传统神话的打压。
而事实上,很多北欧神话内容得以保存至今,要归功于当时部分北欧天主教教士对其的整理保留),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的有冰岛史诗《埃达》以及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等。
北欧神话的流传:
北欧神话最早流传在芬兰、瑞典、挪威及冰岛一带,甚至在北美及格陵兰岛,是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斯堪的那维亚民族(维京人的祖先)所创。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维京人威震全欧洲,是欧洲海上最可怕的海盗,这也是北欧神话的全盛期。十三世纪以后,维京人势微,欧洲教会的势力大增,北欧神话开始失传,维京人也被强迫开始改信基督教、天主教,只剩冰天雪地的冰岛以诗歌及散文的型式,流传北欧吟唱诗人(skald)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