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李书华

印度佛学,产生并流传于古印度,以佛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哲学。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个过程。那么,对此,印度的佛学体系是怎么样的呢?一起到佛学入门中了解看看吧。

印度佛学体系之发展,按印顺法师历史法则之进展而分,可分为五期:

(一)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期:

从佛陀立教至佛陀入灭之期间,此系佛陀住世说法时期,此期教法之重点,以宣示个人解脱为主。

(1)缘起观,此乃佛教之根本立场,亦为佛陀正觉之内容。即以十二因缘为具体形式,来超脱决断一切苦恼。

(2)八正道,此乃远离快乐与苦行两边之中道思想。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四圣谛,此乃有关社会人生之四项真理。即:苦谛(说明社会人生生活之真相是充满苦恼不安)、集谛(说明引起苦之理由与烦恼根源和渴爱之真相)、灭谛(说明灭却烦恼去除苦恼不安,方能达于绝对安稳涅盘境地之真相)、道谛(说明有关到达涅盘之方法)。

(二)倾向菩萨之声闻分流期:

从上座、大众两大根本部派之分裂开始,至初期大乘佛教之兴起,亦即佛陀入灭后至四百年(约当西元前四世纪至前一世纪),此期相当于部派佛教时期。自两大部派之根本思想与根本精神观之,此期呈现实行主义(保守派)和理想主义(理想派)对立之状态。佛陀入灭百年顷,其所说之法已集成杂(相应)、中、长、增一(增支)等四阿含经(于南传,另加杂部而为五部)。

约于西元前一百年,根本二部已分裂成二十部派,亦即小乘二十部。各部派为强调、证明自派之权威、正统,乃由各种立场重新编纂圣典,由是而逐渐成立经藏与律藏。由于各部派所传承、整编的经典内容之出入,致使彼此间生起争执,部分有心学僧乃致力于教法之说明注释,整理分类,而出现许多论书(梵abhidharma,巴abhidhamma,音译阿毗达磨)。

于二十部派中,上座部系统以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犊子部等较为重要。其中,说一切有部主张一切法为实有(梵dravyatah!sat),都在“自相上存在”(梵svalaks!an!ata),诸法可不依存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众生依有执受之蕴、处、界和合相续,施设有情,以之建立业果前后之移转,此称“法体恒有”或“三世实有”,认为自然界系由原子(极微)所构成。

对佛教有兴趣的人,总是会从佛学着手,以此为依托,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今天,要介绍的佛学入门是关于西天二十八祖,即印度之二十八位递相传承的祖师。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西天二十八祖都有谁。

西天二十八祖,印度之二十八位递相传承的祖师。以《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华微笑’故事中的摩诃迦叶为第一祖。此说为禅宗所传,但并不为天台宗所承认。

据《景德传灯录》,其次序为:

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三祖商那和修、四祖优婆毱多、五祖提多迦、六祖弥遮迦、七祖婆须蜜、八祖佛陀难提、九祖伏驮蜜多、十祖脇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十二祖马鸣、十三祖迦毗摩罗、十四祖龙树、十五祖迦那提婆、十六祖罗喉罗多、十七祖僧伽难提、十八祖伽耶舍多、十九祖鸠摩罗多、二十祖阇夜多、二十一祖婆修盘头、二十二祖摩拏罗、二十三祖鹤勒那、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兼东土初祖)。

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禅宗始传入我国。相传二十八祖各有付法偈,其间衣、法并传。菩提达摩于印度为第二十八祖,然于东土六祖中,则为初祖。故总计西土、东土诸祖,共有三十三祖。又上列二十八祖中,除第七祖婆须蜜及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以下诸祖外,其余二十三祖,皆与《付法藏因缘传》之记载相同。此诸祖之付法事缘,出自《传法正宗记》卷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等书。

在宋代,禅宗与天台宗之间,曾对此祖祖相承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辩。内容请参阅附录《宋代佛教史研究》之摘录文字。

这期十二烟缘带来的是缘觉乘十二因缘流转相,十二因缘是缘觉所修的法门。缘觉乘圣人比声闻乘利根,声闻乘闻佛说四谛法,从苦谛上悟入,而缘觉由集谛上悟入,故较声闻乘为深。我们继续来了解了解吧!

十二因缘是缘觉所修的法门。缘觉乘圣人比声闻乘利根,声闻乘闻佛说四谛法,从苦谛上悟入,而缘觉由集谛上悟入,故较声闻乘为深。缘觉由集谛之无明,观十二因缘之缘起,无须听法,即依自力得觉悟,又称为独觉,即是辟支佛。因此缘觉乘也叫做独觉乘,或辟支佛乘,又因较声闻乘为高深,称为中乘,而下于佛乘及菩萨乘。

【注】

1、依教育心理学将人生的分期如下:

婴儿期——生后满一年之间。

幼儿期——一岁至五岁之间。

儿童期——六岁至十二岁之间。

青年期——十三岁至廿三岁之间。

壮年期——廿四岁至四十七岁之间。

老年期——四十七岁以后为老年期。

2、阿赖耶识——即是心的主体,人死后,阿赖耶识,脱离躯体,叫做中阴身,等待有适合父母之缘,再去投胎的心识,就是阿赖耶识。

3、十二因缘与四谛法——四谛法中之苦集二谛为十二因缘之流转门,灭道二谛为十二因缘之还灭门。

4、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之“有”,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间一切所有。支即支分,谓一切所有生死流转,皆因此十二支分循环不息,亦即生死流转之因缘。

佛学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如果你想要了解佛教,那么你很有必要先进行佛学入门。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读一些关于佛教的经书,以利于自己对佛学的了解更进一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入门的经典经书吧。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4、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佛学是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对于佛教的研究,先掌握佛学才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今天,佛学入门要介绍的是佛学的名字,这是心向佛的第一步。那么,想了解的朋友们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一名标准的僧人有法号和法名两种,法名是师傅赐予的,是根据你所入的宗派辈分排下来的,这个名字将会跟随你一生,是教界里认可的身份,而法号不一样,但分两种,一是自己以后修持道路上,根据个人需要偏好,自取的,二也是剃度师取的,禅宗都有宗派认可的法号字辈,别的宗派也有 不同的是师傅赐予的法号会添在戒牒上,由发碟方添,而自己取的法号很可能不添在戒牒上,而用在自己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当然也可以自己填在戒牒上 。

从福裕开始,少林寺便按七十字诗法裔辈分,顺序高低,以命法名。这七十字诗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沩仰宗的辈分:

词德宣衍道大兴,戒鼎馨遍五分新,慧焰弥布周沙界,香云普荫灿古今;

慈悲济世愿无尽,光昭日月朗太清,振启拈花宏沩上,圆相心灯永昌明

云门宗的辈分:

深演妙明耀乾坤,湛寂虚怀海印容,清净觉圆悬智镜,慧鉴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宏开拈花续传灯,继振云门关一旨,惠泽苍生法雨隆

临济宗僧谱(字辈):

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正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

曹洞宗僧谱:

广崇妙善,宏胜禧(后改为永)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沩仰宗僧谱:

慧维妙真恒,心空悟上乘。续宗宏法远,万古耀莲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