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或工作之前参看黄历,是过去不少人家每天都要做的事,这黄历又称作老黄历,是以我国民间通行的农历为基础制订的,是一种附有每日宜忌吉凶的万年历。在黄历里有着许多古人使用的术语,今天我们或许需要解释才能明白其含义,那么就来看日历表的介绍,黄历里的平治道涂是什么意思。
问:黄历里的平治道涂是什么意思?
答:黄历里的平治道涂,意指铺平道路等工事。
平治道涂是我国民间长期沿用的黄历术语。平治,即整治之意。涂通途。所谓平治道涂,即修整道路的意思。平治道涂在老黄历中属于宜字类,即那天的黄道日标明“平治道途”,那么这一天就适宜修路。
另外,人们可以发现平治道涂在黄历中往往与“余事勿取”相连用,合起来就是:“平治道途,余事勿取”,意思就是当日除了修整道路外,其它事都不宜进行。
修桥补路历来为中华行善的代表说词。平治道涂也是一种功德。这种功德从蕅益大师《永庆寺平治道涂疏》一文便可见一二。其中写道:
“持地菩萨。平地待佛。佛摩顶谓之曰。善男子。当平心地。则世界自平。此为事度人。示唯心法门。令因事入理也。唯兹事理二涂。混不类。分不开。以平地之法平心。一切唯心。以平心之法平地。一切唯地。唯心虽妙。犹待于粗。唯地之妙。始称绝待。且如永庆山前一条大路。本来坦坦。何须更平。然高下之见未忘。斯平治之功可效。功虽有作。行实无为。行积于无量劫波。心开于一言摩顶。因该果彻。唯是一乘。傥离地谈心。心复乌有。画空作绘。非圆顿乘。是役也。一砖一砾。同证究竟寂光。一两一铢。悉入首棱三昧。”
解除就是去掉的意思,在一些寺庙中有一些霉运想要祛除,一般住持都会用解除二字来帮你解除这些霉运。解除在某些方面也有着大扫除的意思,而解除二字在老黄历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意思呢?
黄历中解除的解释:
解除:去掉;消除:指冲洗、清扫宅舍、解除灾厄等事。
历史记载:
黄历中的解除为打扫房屋,扫除之意。
汉代阴阳家称禳除凶恶为解除,后来迷信的人也沿用此名。
汉王充《论衡·解除》:“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
《太平广记》卷二八三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师舒礼》:“太山府君问礼:‘卿在世间,皆何所为?’礼曰:‘事三万六千神,为人解除祠祀,或杀牛犊猪羊鸡鸭。’”
清袁启旭《<燕九竹枝词>序》:“古时都会之地,元日至月晦,士女悉集水湄,湔裙酹酒,以为解除。”
在太岁头上动土无异于找死的行为,在老黄历中想要动土修建房屋又或者是做一些有关于土地的东西都是需要注意的,动土指的就是跟阳宅相关的,也就是我们人住的房子,除此之外的装修在老黄历上也有着相近的意思。
阳宅建筑时,按所择日时,用锄头在吉方锄下第一锄土的时间称“动土”。吉方选择是将所要动土地方按照八宅风水,选择延年位下第一锄。如动土后是要建阳宅到时完工后要举行“谢土”。如果动土后是要建阴宅到时完工后要请法体盐散在墓地周围。
破土仅指埋葬用的破土、与一般建筑房屋的“动土”不同,即“破土”属阴宅,“动土”属阳宅也。现今社会上多已滥用属阴宅择日时属阴宅须辨别之。
1、刨地,指开始建筑。
明陶宗仪《辍耕录·宫阙制度》:“(宫城)至元八年八月十七日申时动土,明年三月十五日即工,分六门。”《西游记》第五二回:“搬石砌门,动土修造,从新整理房廓。”
2、谓触犯人。
叶紫《星》:“放心吧!没有人敢在老子头上动土的!”
火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东西,好的火可以让你们家丁兴旺事业红火。而若是错误的火会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等等。正确与错误就是两个极端,你知道老黄历中的出火是什么意思吗?
谓移动神位,「火」指「香火」而言。
出火:谓移动神位,「火」指「香火」而言。【出火】又名鬼火位于恒春东门城外往佳乐水途中的公路左侧,从东门往出火开车大约只需要二分钟,既可抵达。
生火:
《周礼·夏官·司爟》:“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唐王建《寒食》诗:“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发火:
《廿载繁华梦》第九回:“春桂已听得出火,便对马氏着实说道:‘去不去由得你,这会是初次到来搅扰,妾还饶让三分……若别时再复这样,管教你不好看!’”
出火由来:
恒春县志(山川篇)记载,三台山之左,火移徒无定处,然相处不远耳。冬春有,夏秋无,砂土皆青黯色。出火的地质为垦丁层(泥岩层),泥岩层的裂隙多,火苗会到处游移,早期的出火地点并非现址,而是中油公司探勘油气钻井後才移到现址。夏秋雨季时,裂隙常受阻塞,因此秋冬乾季时出火现象较为壮观。其成因是地底的天然气沿着岩层的裂隙冒出地面,点火後燃烧所形成。
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无论是什么都是非常注重礼仪二字,在古代更是以孝为先,哪怕是有着打算娶进门的妻子,但是在遭遇了家中有直系长辈去世的时候也是需要守孝三年,而除服就是老黄历可以脱掉孝服的日子。
黄历中除服的解释:脱下丧服。
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郑玄注:“除服,谓祥祭之服也。”孔颖达疏:“服其除服者,谓母死既葬,后值父应大祥,除服以应祥事,故云服其除服也。”
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服斩衰者(孝子、子妇、承重孙等),除服最迟,须待二十七月禫祭时除去。除服后,素服终月,始改常服。
《礼记。丧服小记》:“故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毕,皆除服。”《宋史。礼志二八》:“孝宗居忧,再定三年之制。其服:布冠、直领大袖衫、布裙、首致、腰致、竹杖。
小祥不易服。大祥礼毕,始去杖、去致。禫祭毕,始服素纱软脚幞头、白袍、黑银带……二十五月而除。三年之内,禁中常服布巾、布衫、布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