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在贵州铜仁边上湖南的西部有这么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有着诗画般的美景,到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让来到这了的人们心情神往,这里的山千奇百怪,这里的洞鬼斧神工,这就是中国著名景点的凤凰古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下上一下他的风采吧。
如果想目睹真正的湘西风情,你不得不到凤凰城(又名沱江镇)走一趟。凤凰城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县的县城,位于吉首市南五十三公里处,它紧邻沱江而建,吊脚木楼布满山坡。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它素朴而迷人的风情。
凤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洞风光无限。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万余亩,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珍奇动、植物品种100多种而不得不说就是这个奇梁洞,奇梁洞被誉为华夏第二奇洞,集幽、奇、秀、峻的特点于12公里长的洞中,奇诡莫测,引人入胜。
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
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还有原始戏剧活化石傩堂戏、地方风味十足的阳戏、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
既然到了古镇怎么可能不来品尝一下这边的美食呢?湘西的特色菜有乾州鸭子、地衣、蕨菜、回锅肉、罐罐菌、豆腐渣、酸菜汤,量多而味美价廉。当地最出名的酒是黄永玉设计包装的“酒鬼酒”,酒瓶甚堪把玩。县城内随处可见快餐店,价格便宜,3-5元便可搞定一餐,更有独具风味的麻辣烫、米线等小吃,还有苗家酸鱼、酸萝卜等。
湘西大山里的苗族人民食物尤其偏爱酸辣,常用俗话来调侃苗家人对酸类食物的喜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湘西人吃酸不需要用醋来提酸,而是用食物酿制出纯正的酸汤、酸菜、酸辣子、酸肉、酸鱼来迎合自己喜酸的口味,讲得是正宗和纯粹。
说道吃的小编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凤凰酸鱼。
在很久以前,苗族人是世居深山峻岭之中的,山高路遥,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像鱼肉之类的食品非常不容易吃到,不要说鱼肉,就连盐都很少。为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家家户户都设置酸坛,制作酸鱼、酸肉、酸菜等保存时间较长的食物。于是也造就了凤凰这边的人喜爱吃酸食这种传统习惯,而酸鱼就是酸类食品中的代表之一了。苗家制作酸鱼多用鲤鱼,鲤鱼大多放养于稻田,待到秋收季节,鱼稻双收。收获的鱼除少数鲜食外,大部分都用来做成酸鱼。
酸鱼的作法是将鲜鱼用清水洗净,剖开去其内脏,置于酸坛里,撒上一些辣椒面、盐,再与生姜、大蒜、香料拌匀,过三四天后将坛里的鱼取出,在酸坛底放上一层糯米饭,根据鱼的多少一层一层装入酸坛内。摊一层鱼、撒一层糯米面或玉米面,每层都得用手压实。装完这些以后,再压上一层拌好的糯米饭,接着密封、盖紧。
还有一个就是苗族人用的这种酸坛,坛口有一个盛水凹槽,放进适当的水,这样当坛盖盖上的时候,坛子就与外界空气隔绝了,这样可以不使坛内的酸鱼氧化变质,这种制作酸鱼的方法非常聪明。凤凰酸鱼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时间越长,味道越好。三四个月后,可以生吃,也能煮熟了吃,色味形俱佳。
【结束语】相信同学们到湘西旅游基本上也都是去凤凰古镇凤凰的旅馆较多,不过小编友情建议啊,可不是说给谁打广告什么的。去旅游的同学们可以住在凤凰县委招待所迎宾楼,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凤凰汽车站往北约200米折向东就到,单人间50元,双人间60元,需要开空调各加10元,有独立卫生间和煤气热水器。条件只能说一般般啦,凤凰县委招待所旧楼位于迎宾楼后的山坡上,外观看起来比较古旧,但是主要的还是看重他的一点好处,好处是可以在阳台上看小城全景。
您可能也喜欢:锦绣太原城,太原最值得看的景点中国四大书院,汇集历朝历代名流之地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在商洛的旅游景点中,也有一处古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那就是柞水凤凰古镇。据说古镇名字的由来和一只凤凰有关。柞水凤凰古镇自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景点也十分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商洛文化中看看吧。
柞水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社川河畔,座落在社川河、皂河沟、水滴沟三河出口交汇处“十字水”肥沃的三角洲上。
背靠大梁山,面向凤凰山,有五寨护卫的鱼米之乡,它是全县闻名的商贸古集镇,人口稠密的大镇,经济繁荣的强镇,更是人文灵气的富镇。307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地域行
很多人都有想去中国著名景点上海游玩,都向往生活在他那繁华的美景之中,希望站在高467.9米,亚洲排名第三,世界第五的高塔顶上,环视上海夜空的美景,但是有人知道上海还有经历过沧桑遗留到现在的的古镇吗?没有的话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嘉定镇古
嘉定镇古称练祁市,因练祁河得名。置县时属春申乡。明正德年间易名州桥市。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复称练祁市,属守信乡。清嘉庆以后,本县以厂设治,练祁市别为一厂,时称城区或县城。宣统元年(1909)举办地方自治,称城区,以外城河为界,领图9个,面积1.79平方公里,计1783户,9220人。
清末城内州桥一带是以买卖日用品为主的商业区,刻竹店大多亦开设于此。民国时期有几家兼营印刷的书局。现此处为老街保留区。州桥南堍有中西药店,五金店,北堍有百货店。在东浦桥堍有食品店及饮食店。
清代中叶南门外有经营土布的行庄十几家,自早到晚,买卖不绝,纱场巷由此得名。清末土布业衰落,则有花米行、猪行等四五十家。现为镇工业、商业区。北门外街道自吊桥直抵皇庆寺,长约1.5公里,后渐衰落。至解放时仅在吊桥北堍有几家小烟纸店和地货行,现为工厂、居民区。东门内有城隍庙,旧时为城内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清代,东门外沿练祁河北岸为土布市场,至清末有花行、木行以及商店二三十家,尤以孵坊为最著名。
朱家角镇
朱家角镇位于青浦镇西6公里处,淀山湖东。旧称珠溪镇、珠街阁。镇于明万历年间形成,初名朱家村,后因商业日盛,至清末民初遂成大镇,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区东起南港大桥,西至接秀桥,北滨大淀湖,南靠青平公路,面积1.25平方公里,形如折扇面。镇内河港交错,现有桥梁30座,为江南水乡集镇。镇东北部的井亭镇原属江苏省昆山县境,解放初划归朱家角镇。全镇居民4492户,12108人,其中市、县、镇属企业职工3936人,镇设1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公路有沪朱、青平、青枫、青商等线,水运航道宽阔,四通八达。
朱家角镇“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朱家角镇位于青浦镇西6公里处,淀山湖东。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南翔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监四年(505),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遂以寺得名。位于县境(今上海市嘉定区)南部,距县城约12公里。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全县各市镇之首。嘉靖年间,屡遭倭寇焚掠,万安寺以南民房被毁殆尽。至隆庆、万历年间,逐渐复兴。镇上,布庄林立,成为全县土布业集散中心。镇周围四乡所产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光洁厚实,畅销远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携巨款来此收购土布。万历年间,因受无赖蚕食,徽商稍有避徙,景况一度衰落。清初,人口增多,市场繁荣,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舟车纷繁,遂有“银南翔”之称。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此特设县丞署。清末,街衢南北2.5公里,东西3公里。宣统初,自南街至沪宁铁路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
南翔自明代以后,人文荟萃。明代有贡生14名,举人16名,进士10名,清代有贡生20名,举人19人,进士7名。富绅殷户竞相兴建第宅园林:宋代有1所。明代李流芳建檀园于北市,“经筑墙垣仅及肩,多穿洞壑注流泉”,时为南翔胜景,通判闵士籍建猗圆(今称古猗园)于东市,至今仍为南翔名胜。此外曾有计氏园(后改为来鹤园)、怡园、巢寄园、桐园等。明清两代计有园林20多座,故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誉。南翔颇多古迹,有南翔寺砖塔一对,在镇中心香花桥北堍,是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白鹤南翔寺仅存的遗物。
枫泾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枫泾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大部分人家沿河建房。河道上船只往来,购物十分方便。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至清末,全镇桥梁有52座之多,现在还保留了十多座,历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建于元代,古朴苍劲,桥身石缝长出了青苔,两头桥堍下都筑有石阶水码头。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写道“秋千架傍瑞虹桥,节届清明丽景饶”。走到虹桥堍,市河成丁字型垂直,向三面河道望去,一望三座桥,三望九座桥。据介绍,这儿将建一座九桥亭,让游客观赏桥乡风貌。虹桥对面友好街,沿河两岸民居群是原汁原味的晚清风貌。“周庄双桥美名远播,枫泾三桥丽景无双。”即将修复重建的枫泾三桥景点将成为枫泾古镇游的一处景观。
【结束语】有人说,过度开发的古镇商业味太浓,要看的就是那种介于开发与未开发之间的古镇,古的淡然,古的生活。上海周边着实有着开始修缮、名声在外,但尚未来得及大规模包装、推广的古镇,值得细细慢品。去看看那当地独具韵味的家庭式小茶馆、小旅馆。找个周末,一起逃离大都市,去这些古镇里寻找原味的生活吧。
您可能也喜欢:锦绣太原城,太原最值得看的景点中国四大书院,汇集历朝历代名流之地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云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云南的美丽也是在所有人眼中都能看到的,虽然在云南的很多导游都是不好的,不过美好的景色却是不得不欣赏的。
那么,本期云南文化一起了解一下云南四大古镇。
束河镇: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位于云南丽江城北,为丽江古城组成部分之一。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也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
云南丽江是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一座地级市,其中的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镇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丽江还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有“东方瑞士”的称号。
和顺县:
和顺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东临邢台,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和顺历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井镇:
黑井镇经济以旅游业为主。镇内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黑井镇为国家3a旅游景区。
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同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49座桥连接,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历史沿革同里牌楼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汉唐日呈繁华。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尚属村市,在九里村。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后,同里属吴江县感化乡、宋代,废感化乡,同里属范隅乡,正式建镇。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元明时同里渐移至南,因镇内三条东西向市河,成“川”字型,又名“同川”。屯村汉代成集市,始称“屯市”,唐初已达兴盛时期。宋建炎年间,居此地者千余家。元明时“易市为村”。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其弟士德据吴江,分兵谭道济守屯市东关,控扼守秀州、松江二要冲。明嘉靖年间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后居民稍增,自成市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屯村属吴江县久咏乡。
清乾隆年间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原居同里镇中,水民安数亩的放生河塞筑屋,“亦成闹市”,称“新填地”。镇域继续向东南扩张。宣统二年(1910年)推行区域自治。
民国元年,同里设市公所。1985年10月,同里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2年7月,屯村乡撤乡建镇。
水文特征同里镇境内有大小河道近300条,大小湖荡约20个,分布全境。因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尚属平坦,且水流串通,故水位涨落缓慢,流速平缓。水流一般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为主。
同里属太湖水系的一部分,进入同里的客水主要是太湖来水。太湖来水分西、北两路进入同里境内,西由江南运河,主要经七港河、方尖港、大窑港、通井圩港、潘河港、王家浜进入同里境内。北由吴淞江,主要经长牵路、张塔港、乌浦港、后浜、竖头港、圣堂港进入同里境内。来水过境同里后,分东、南两路出境,东路经白蚬湖注入淀山湖,南路由南星湖经牛长泾注入太浦河。
同里境内江河相通,河湖一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河流走向正常年份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泄流,故干旱年可引太湖水入境。
概况在一级保护区域内,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着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后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