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等热带河谷中。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中,傣族人民保存下来不少独特的节日,今天要说的这个傣族的传统节日,则与农业生产有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巡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迎春歌集会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这天清晨,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树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歌手们端着香喷喷的米酒,唱起欢乐的迎春歌、四季歌。人们随着鼓点,跳起对扭舞。
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高声宣布“巡田坝”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们自动组成一支队伍,由扛着彩旗的八个青年领先,大家一路吹喇叭、敲锣鼓、鸣鞭炮、放火枪,浩浩荡荡向田坝挺进……“巡田坝”可谓是傣家人对农业春耕生产的“巡视”,通过这个活动,结合生产实际,村村寨寨还制定一些乡规民约。
如:全坝子的早稻必须在正月十三日以前栽完;放水灌溉,不得偷水、抢水;任何人不得在禁区内砍一棵树,违者,一般群众罚三十碗酒,三十斤鲜肉;村干部则加倍罚。可见,“巡田坝”通过群众巡游,起到催促农事,保护树木的作用,也体现了傣族人民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美德。
傣族其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的节日也有很多,而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傣族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
那么,傣族的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浴佛节
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出夏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故人们称之为“开门节”。忌禁解除后,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您可能也喜欢: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关于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历史悠久的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境外泰国和老挝等国家则是主体民族。在傣族人曲折而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民族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就要为你介绍,傣族传统节日隆示。
傣族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古族群。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已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形成一些部落小国,公元前五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以“勐掌”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
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朝征服“勐达光”东面,将势力延伸至“勐达光”、在“勐达光”领土上设置移民点(县)向傣族先民输入汉朝文化。之后,嶲、昆明、滇等族接连反汉,大量人口流入“勐达光”及其属地,傣族先民吸收了嶲、昆明、滇等族难民,形成势力庞大的民族集团,初步形成当今傣族之雏形。
隆示是傣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有的地方又叫“隆赶”。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
“隆示”的时间在夏历二月,具体时间各村寨不尽相同。一般都是由立寨人的后裔领头,全村男性到一棵专门的树下祭祀,“隆示”期间,相互走亲串戚,互致节日祝贺。男女青年串山串寨,对山歌,找伴侣。
傣族大顺寨一带在“隆示”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邀约到河里捞鱼捞虾,直至傍晚再将捕获的鱼虾各取少许,放入江河,意为愿来年鱼虾满江河,捕不完,捞不尽,当晚在河畔共餐,男女青年同吃同乐。“隆示”期间,客人准进不准出,定要留下盛情款待,方能了却心意。
若说到傣族节日,人们一般都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傣族泼水节,还有入夏节和出夏节等,细究这些节日的来源,会发现是与傣族人对小乘佛教的信仰密切相关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另一个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在佛寺里进行,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傣族的送龙节。
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仰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因此,傣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傣族一年之中,泼水节又称浴佛节,入夏节和出夏节都源于古代佛教的传说或僧侣修行习惯,而热闹的送龙节,也以佛寺为活动的举办场所。
送龙节为西双版纳大勐龙傣族特有的节日,每逢盛世、庄稼好、生活富足时就举行送龙节。所谓“送龙”,并非“送走”龙神,而是送祭品给龙神,意为龙神开恩照顾,带来好日子,所以要报谢龙神。
择定送龙节的日子,一般在公历一月,春节之前,由佛爷出面组织,家家户户有的送美食,有的送衣物,富裕的甚至送金银首饰、钱币、毛毯等,人人都可参加,外人也欢迎,无大禁忌。
各类物品送到佛寺后,佛寺组织巧匠编扎“龙宫”,佛爷念经、祭祀,把各户送来的礼物枣扎放在“龙宫”上,全体参祭人员敲锣打鼓,把“龙宫”抬到勐笼河上,再次举行仪式后,把“龙宫”放在竹筏上,让竹筏在一片祝祷、诵经声中随流飘去,就算“送”给龙神了。
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怒江、澜沧江等江河流域的热带河谷中,在境外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亦有广泛分布。傣族是一个文化独特的民族,泼水节和开门节、关门节十分出名,但今天的传统节日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傣族的传统民俗——叫谷魂。
又叫“招谷魂”。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傣族叫魂
古老的傣族先民从万物有灵,进而认为万物有鬼神,可以降灾祸给人类,也可以赐福给人类。为了避祸得福,就产生了多神崇拜。傣族有81种叫魂法,认为人有32个大魂、92个小魂。认为人生病就是灵魂受到鬼怪的伤害,就要用叫魂来招回灵魂。
傣族最著名的叫魂是“唤荒南朗”(叫黑姑娘魂),有长篇叫魂词。对各种动物、植物也叫魂。招魂仪式因地区而异:有的地区,要请村寨中专门负责祭祀的波占来念诵叫魂词招魂;有的地区,由年迈的家长来进行。
替人招魂有招魂词,例如招“儿女魂”的招魂词是这样的:“今天是吉祥的日子,我来把魂叫。魂啊魂,爹妈爱的魂,别去躲在山洞独自悲哀,别去躲在河边眼泪汪汪,别钻进树林草棵,别去钻在牛马身上。头魂要回到头里住,牙魂要回到牙里居,耳魂眼魂要回到头上来,皮魂要回到人身上,脚魂不要到处奔走。32魂要今天回来,92魂要今天回来!所有的魂啊魂,今天要集中,父母亲要给你们拴线。撒!魂回来了!”
叫谷魂、牛魂、鸡鸭都有一套礼仪,也有固定的叫魂词。如《叫鸡魂》词:“公鸡魂,母鸡魂,别惊慌,别逃散。鸡圈有狗守,家中有主人,主人有弓弩,主人有长刀,披哈不敢来,披钻不敢挨。”如《叫谷魂》词:“谷啊谷,你是王,谷啊谷,你是主。千亩黄谷已归仓,千亩稻草已堆齐。谷魂啊,快回家,谷魂啊,快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