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他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周围的汉、藏、回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撒拉人信奉伊斯兰教。那么,在撒拉族文化中过年习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撒拉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在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炸油香、煮麦仁饭,其间凡参与炸油香、煮麦仁饭的妇女必须要“乎斯里”(即沐浴过),未经沐浴或经期妇女,不允许参与这项工作,也不允许到油锅附近去。
孩子出满月,主人要拿出核桃、大枣和把薄面片切成正方形或菱形小块油炸成一种名为“古古麻麻”的食品,散发给来祝贺的客人。亲友之间往来,一般要相互馈赠·锅馍、酥盘(一种类似大馒头的蒸馍)、比利买海等。尤其看望妇女坐月子,都要带上比利买海,请产妇滋补身体。
在新娘上路之前,女方的家长要用做好的比利买海和上好的茶水招待迎送新娘的客人。有些地方吃比利买海的方法与维吾尔族吃抓饭的方法一样,用三个手指捏拢抓食。一般在为亡人祈祷时煮麦仁饭。即先将小麦去皮,然后同羊(或牛)杂碎及少许的豌豆、蚕豆放入大锅里长时间的熬煮,熟后再拌一些面粉,调以盐、花椒粉等各种调味品,成为一种像粥似的饭。
在食用前,要请全村的男女老少自带碗筷而来,先男人,后妇女,席地而坐,随来随吃,因故不能来的也可让别人带回去。
每个地方过年的时候多多少少习俗都会不一样。你很了解自己当地习俗之后,有没有想过要了解了解别的城市的习俗呢?这次小编想带着你一起来了解了解河北过年的习俗,也让你了解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看看有什么跟你们当地不一样的特色。
河北各地春节习俗——承德
“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年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满街走,三十晚上,除夕守岁,玩一宿。”这句在承德流传很久的谚语将年根儿底下人们的生活演绎得紧张而有序。
大家每逢过年要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如磨豆腐、蒸豆包、蒸年糕等。“做豆腐有这么几道工序,洗豆子、磨豆子、加热水、过包、烧开了点卤水、压包,一般来说一斤豆子能出两斤半豆腐。”豆腐刚做出来,大伙第一件事就是吃热汤豆腐,新鲜嫩滑的豆腐,蘸着辣椒吃,再喝上一口浓浓的豆浆,那可是别有风味啊。
吃饱了,喝足了,人们就开始接着做冻豆腐、炸豆腐了。承德本地人讲究将过年食用的主食提前做好,存起来,过年时亲朋好友来了,主食一热再炒上几道下酒菜,一桌佳肴就端上桌了。
承德过年还讲究贴“春条”(也叫炕条),长长的春条上至房梁下至炕沿,上面写上“宜入新春乐,财神家中坐,金子堆成堆,元宝垛一垛,人财两旺好,老少齐安乐,大吉大利”。
赶年集,购置各种春节食品、杂货、香烛、鞭炮,还有给孩子买的新衣服,这都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事,每到这时,集市上就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承德又称寺庙之城,因此庙会与民间节日相互辉映,也就成了承德民俗风情中的一大亮点。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各式的灯笼就成了主角,到处悬灯结彩,火树银花。在双峰寺附近的老年沟,人们会用面做成碗状,晾干后插上棉花,倒点油,到晚上7时多,就开始“撒路灯”的活动,祈求一年出行平安。
到了正月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于天亮之前在院内用火灰画几个囤形,中间撒上小米,以象征仓满囤流,来年生活富足。从这天以后,年味就会悄然淡下来。
河北各地春节习俗——张家口
在张家口,一进入腊月,人们就该盘算着这年的大年该怎么过了。各家先是开始清扫房屋,拆洗被褥,接着,男男女女赶紧剃头理发,因为在这里有正月不能理发的禁忌。接下来,就是做豆腐、压粉条,动干锅炸麻花,蒸年糕、蒸馒头,许多人家要在腊月里置办上半个正月的饭。而一到正月,尤其是初一到初十,各家各户不能吃“赖饭”,即不好的饭,天天吃腊月里置办的年饭,预示着来年天天有好饭吃。
等年饭置办得差不多了,又是该“办大年”的时候了,“办大年”就是买年货,花生、瓜子、红枣、核桃、糖果、点心,有钱的人家再买些鸡鸭鱼肉,还有过年的花炮,这就是办大年了。
进入了腊月的二十七八了,就开始贴对联了。许多庄户人家,把红对联贴满整个院落,鸡窝上、猪棚旁、甚至农用拖拉机上也要贴个“一路平安”。庄户人家并不注重对联里写着什么,就是图个喜庆、红火。
除了贴对联,许多人家还要贴好多大纸、常千,大纸就是把红黄蓝绿各色彩纸裁成七八寸见方的纸块,再把剪成齿状的三四寸纸条粘在其两个下角,四块一幅,每块纸上写一个字,照字的顺序贴在门头上,如“春满人间”等,犹如对联的横幅。常千,就是用彩色的纸裁成略小于大纸的四方块,纸面上镂空各种图案,而后各种花色成排搭配贴到房檐下,晾衣绳上,把整个院打扮得五彩缤纷。
到大年三十儿下午,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顿年夜饭的时候了。吃年夜饭之前,要放个二踢脚炮,农家把一些贡品摆在院落一个干净的地方,意思是请神主,忙了一年了,他们要让神主先享用年夜饭,之后他们再吃。到了晚上,每家的家庭主妇要把家里人初一要穿的新衣服全部从柜子里拿出来,把要准备的年货也统统拿出来,因为,三十儿这天晚上是不能开箱开柜子的,也不能揭瓮揭缸,老人们说,这样做是免得放走了“金马驹”。
八大集镇看窗花
在旧时的蔚县,一进入腊月,逢每月农历的三六九,蔚州县城、代王城、西合营等八大集镇便开始热闹起来,而这个时候,集镇上唱主角的便非窗花莫数了。
那时,集市上摆满了窗花,地摊上用黑布衬底,上面也是窗花。赶集的老乡们看了这家,再看那家,比比这家,再评评那家,看看谁家剪得最好,等到把整个集市上的窗花都逛个遍,才肯买下自己最喜欢的。
对于许多大姑娘、小媳妇,还有一些平素喜好剪纸的老艺人来说,这更是一次取经的好机会,当地人称之为“看窗花”,并积久成习。年集实际上就是一年一度全县窗花艺术的大检阅、大评比、大交流,而正是这种群众自发的大交流,使得蔚县剪纸不断推陈出新、人才辈出。
如今的蔚县,集镇窗花盛景已难与当年相比。但是,进入腊月,集镇赶集之时,仍然是窗花最为风光的时候了。
亮子是伴随蔚县剪纸而生的一个老物件了。所谓亮子,就是卖窗花的人用木框做成窗户样的方格子,之后再糊上纸,在每个方格子上都贴上要出售的窗花样子。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呈窗花样子的。腊月的集市上竖起的一架架亮子上贴满了各种颜色亮丽的窗花,争奇斗艳,供老乡们观赏选择。一旦哪一个种类的窗花卖完了,卖窗花的人就把亮子上的那个样子撕掉,以告知买家这个已经卖完了。
如今,在集镇上,使用亮子这样怀旧的方式来卖窗花的已经不多了,大多以地摊代之。但是,进入腊月,与平时礼品剪纸在蔚县盛行相比,窗花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蔚县的许多老乡都在这个时候选上最美的窗花带回家,装扮新年,而外地的窗花贩子,也到蔚县大批的购进窗花,再到各地出售。
河北各地春节习俗——衡水
在衡水的民俗中,有些人家一进腊月便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随着春节的日渐临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到了腊月二十三,年节的序幕就揭开了,这一天要“过小年”,家家户户要在晚间送灶---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神式蚁吕瓷盏簦然后再请一张新的灶王神使夕接灶王时贴用。
按照衡水民间旧俗,腊月二十四要扫房子,寓意扫去一年的尘秽,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把里里外外打扫一番,把习以为常的家居摆设换换位置,动动地方。室内合适的位置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年画,大门上贴门神神像、春联,影壁墙上贴上福字。
过年的时候,人们把早已买来的神誓昊在各自的位置上张贴妥当,下面秉烛焚香。人们在屋内对画着三代宗亲的祖宗图像叩头礼拜,以示不忘记祖先的养育,愿祖先佑护后人兴旺长远。人们在院子里对画着天地全神的图像焚香致礼,希冀在来年生活富裕平平安安。
河北各地春节习俗——邯郸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大家都知道,景德镇的陶瓷享誉全世界,是历史上的官窑之地。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当然景德镇还有很多的行业也是很出名的,还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那么有着很多特色的景德镇,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他们是怎么过的呢?他们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
景德镇人过春节又叫过年,妇孺皆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二十三的社祭,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家家户户贴春联,大年三十庆团圆,爆竹声声辞旧岁,高高兴兴去拜年。这就是春节的“四重唱”,东南西北中不外乎这一模式。历史上的景德镇古称“十八省码头”。虽籍贯语言不同,但由于长时间的相互磨合,生活习性的相互渗透,加上语言及感情交流,春节习俗基本大同小异。
新春扫尘和贴春联: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就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但是,正月初一到初七,就不能动扫帚,即使爆竹屑、果壳,一地狼籍,也不能收拾。原因是:如这几日清扫会把一年的“财气”统扫出门,有不少人家,初一到初七,连针线、剪jj都不沾手,否则,又得缝缝补补,破衣烂衫过一年。
贴春联的习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春联又称门对、春帖、对联、桃符等。镇上百姓家贴的春联像各地一样,无非是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和祝福。但镇上也有与其它地方不同之处,那就是窑屋和坯房用松柏树枝在大门口搭起的牌坊春联。牌坊门楣上方的“欢度新春”四字和上下联,用针匙(瓷器汤瓢)或小瓷碟组成。这应是瓷都一大特色。
年夜饭和守岁:老百姓有句口头禅“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中国人十分注重亲情,为了一家团团圆圆,在外游子都得千里迢迢回家团聚,吃上年夜饭。
镇上的年夜饭,不论其贫富,“鲇鱼炊豆冲”这道菜决不能少,“鲇”与“年”谐音,意喻年年有余。在景的都昌籍人还有吃两顿年夜饭的习俗,即腊月二十九晚,三十晚。为何如此,老辈人说,这是纪念缅怀老祖先。
据传,不知哪个朝代的祖先,在腊月二十九深夜,因贫病交加躺卧在床,他实在耐不住饥饿和寒冷,挣扎起身来到菜地拨了一点菜,顺路来到祠堂拿走一块有钱人家祭祖的猪肉。他回到破草房,自我解嘲悲叹道:“我也算过了一个年。”从这以后,在景的都昌人为纪念这位让后人心酸的祖先,在腊月二十九,全家老小半夜起床来过年,以示祭祖。吃完年夜饭,就得一家人围坐一起“守岁”闲聊,通宵达旦,直到天亮。古人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守岁,其意思是长者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老人延年益寿。
守岁中,老辈人在给小辈发压岁钱时,还再三叮嘱小孩莫在新正年头里口出“污言”(不吉利的话),不少老人在除夕之夜就用草纸在小孩嘴唇上揩一下,其目的是万一小孩乱说一通,权当“屁股嘴”放屁。有的家庭还在除夕夜,把大蒜放在家具和碗橱上面,以示明年大算(蒜)钞票之意。
镇上过年,要放三挂鞭炮,即“团年爆”(吃年夜饭时)“关门爆”(关大门守住财),“开门爆”(接春接福)。正月初一“开门爆”一响,就可以打开家门,但不能全敞开,还得虚掩。
拜年礼:男人相互拜年,双手抱拳作揖:“身体健康,恭禧发财。”女人见面,双手掌相交,放在右下腹,略屈膝,稍弓身三下,双方同一步骤,就当拜年,只在邻居之间进行,因为她们在初一至初七不容许出门,可能是要留守在家招呼客人吧。直到初八后,才能走亲访友,俗称“出坊”。拜年礼物几乎全是一包趸糖再加甘蔗两根,趸糖甘蔗都要贴上长条红纸。拜年是少儿最为高兴的事,“拜年,拜年,红包上前”一直唱了数百年。
春节习俗无论如何演变,但人们对幸福与美好的愿望,对和谐与吉祥的渴望,将永远不会改变。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结束。羌族人也过春节,习俗与汉族差别不大。但羌族人的过年,主要指的是羌历年,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这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了解羌族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羌族人如何过年吧。
羌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用青稞、大麦煮熟加酒曲酿成。饮用时,大家轮流用细竹管吸饮,边吸边向坛内添加清水,等其味后连酒渣一起分享)。
大家边饮边演唱酒歌,内容多是祝福吉祥如意,或恭贺新禧,或酬谢和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
宾主轮流对唱,旋律优美,声音高亢,婉转悠扬,十分动听。大家在铜锣、铜铃、羊皮鼓、竹笛的伴奏下跳起锅庄和皮鼓舞,为节日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对于习俗,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在习俗里最为特色的一点就是婚礼的习俗,而对于现今跨越种族的婚姻是屡见不鲜的事,因此了解一个民族的婚礼习俗也是一对新人必知的事。
那么,对于撒拉族的人来说,他们传承下来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撒拉族文化看看吧!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几种特点,
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
二是男子有凭“口唤”,离弃妻子的特权,即男子如果对妻子不满意,只要说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