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高悦

随着最后一个说南京评话老人——孔幼平的离世,南京评话也就失传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南京评话就这样无人继承,不禁让人感到可惜又无奈。可以说南京评话的逝去,使得南京文化失色了不少。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南京评话文化吧。

南京评话亦称“南京评词”、“说书”。据老艺人口述,南京评话起自明末清初的“说善书”,其代表人物为梦明和尚和醒姑。清乾隆年间,南京评话艺人成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三皇会”,创始人为当时人称赵菩萨的“说善书”艺人,后辈艺人皆尊其为祖师爷。相传乾隆南巡时,曾微服书场听其说书,并为之题字:“活龙活现,人皆喜闻。”

南京评话以说为主,辅以表演,书目多为长篇。演出道具颇为简单,仅为折扇一把、醒木一方。清末民初,是南京评话的鼎盛时期,涌现出诸多优秀的评话艺人,最著名的有说《水浒》的李朝云、陈秀山,说《唐宋书》的何锦朝、何锦堂,以及说《三国》的周善之、张鸿儒等。尤其是张鸿儒,不仅说书,更擅“评”书,对书中的人和事,往往有独到见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评话艺人队伍不断扩大,最多时达近百人;演出书目也不断丰富,除传统书目外,又增加《隋唐》、《兴唐》、《征东》、《征西》、《反唐》、《月唐》、《后唐》、《飞龙传》、《包公案》、《狄青传》、《岳传》等10余部长篇评话。其时,夫子庙、鼓楼、下关等处的茶楼书场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南京评话的繁荣。

50年代以后,评话艺人陆续参加了南京市曲艺团和其他专业文艺团体,并创作了《义民册》、《雨花台上红旗飘》等一批新书目。当时名声较著的演员有张幼臣、孔幼平、金少臣、王小瀛等,其中以张幼臣为代表,他将原先以南京土话说书改为使用南京官话,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扩大了听众面,对南京评话的改良发展多有贡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传承久远,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累积,文化类别非常之多,但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艺术开始濒临失传的地位,其中在浙江舟山的唱蓬蓬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人更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本期舟山文化为你解析。

唱蓬蓬即唱新闻,指乐师借助伴奏,将时事新闻和评论说唱给众人听,并获取一定的报酬。主要分布在舟山群岛地区。

3月30日—4月3日,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人员到定海区金塘镇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唱蓬蓬”田野调查。

“唱蓬蓬”曾是舟山海岛民间曲艺的主要曲种之一,现列入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时盲艺人走街串巷,用本地方言说唱历史传奇故事或近期地方新闻,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目前,该项民间曲艺已无人从事表演,曾经的老艺人日渐稀少,且都年事已高,身体不佳,致使濒临失传。因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其列为今年抢救性调查工程中的第一项。

本次田野调查是抢救调查“唱蓬蓬”的第一站,通过调查了解了目前金塘在世老艺人的基本情况及师承历史,并录制了顾德懿老艺人的部分曲目。按照预定计划,下一步将在金塘镇继续深入挖掘,逐步铺开,有针对性的全面整理我市“唱蓬蓬”各方面资料,以利后续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 

您也许还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拥有原始的美丽——壶瓶山

历史悠久的常德酒文化

南京城具有的古老历史,为南京的文化提供了足够的积淀,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传承了自古形成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作为这些的见证最好的展示就是南京文化里那一处处历经岁月的历史文化景点。

南唐二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距中华门约25公里。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43年安葬南唐开国皇帝列祖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公元961年安葬中主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组成。

鼓楼,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乃当年击鼓报时的场所,为全城百姓昼夜报时,有时也用作迎王、接诏书等大庆,堪称明代首都之象征。

夫子庙遗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秦淮河畔贡院西街。宋仁宗景元年(1034),建文宣王庙,俗称夫子庙,为建康府学,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它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南京明皇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的皇宫。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称“皇城”。

中山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朝阳门外、紫金山中部小茅山南坡,坐北面南,前临平川,背依青嶂,占地8万多平方米。

南京总统府的建筑基地,最早为明朝初年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时,这里改为两江总督署,与江宁织造署隔街相望。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两江总督管辖富庶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是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之一。

石头城是中国江苏南京的一处六朝时期的着名古城,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南京的别称“石头城”、“石城”就来自于这座古城。

“泮池”的意思就是“泮宫之池”。周朝礼制中规定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所以自古就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在世界各地孔庙的规制中都有一座“泮池”。

北极阁是南京城内的一座丘陵,又名钦天山。古名“鸡鸣山”,因形似鸡笼又名“鸡笼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南朝时为皇家苑囿。南朝宋时山上建立第一个日观台,为南京第一个气象台。

南京中华门为南京城正南门,位于内外秦淮河之间,原名聚宝门。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折花刀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民刀之一,它也是保安族的腰刀,它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保安族独有的民族工艺品。折花刀的做工精细,也是保安族腰刀中最经典的工艺之一。想更了解保安族的折刀文化吗?下面的保安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传说一

保安腰刀是 保安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种民族工艺品,习惯挂在腰间, 就称其保安腰刀了。 据说在 成吉思汗占领各国的时候,曾在 兵器上大大的占了上风。当时各个部落在打拼的时候,有的刀因硬度高,和敌方大刀碰撞后折断;有的因硬度低,经不起敌方大刀

随着现如今对于福州话保护的愈发重视,从福州话延伸出的地方曲艺的曲种福州评话也走人人们的视线当中,在中国曲艺这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方言的影响力不断减小,福州评话如今也面临这个文化,如何延续着个古老的福州文化是我们如今的责任,就从认识它开始。

福州评话,是流行于福州方言区和闽东、闽北、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的一种曲艺曲种。

清雍正年间已有坊刻多种评话本。光绪年间(1785~1908)盛行。有说有唱,基本唱腔有序头、吟句诉牌3种。以饶钹、竹箸、斑指、折扇、醒木为道具,演出方式简便灵活。有单口评话和对口评话。除书场外,还保留高台应聘形式。传统书目数以百千计,丰富多采。不少书目采自里巷新闻轶事,反映乡土人情风貌,独具地方特色。

除说部和公案武侠书外,还有公堂书、家庭书。福州评话的传统曲目有《千金买骨》、《刘刚闹院》等。

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说,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

上世纪30至60年代,福州城乡街巷村头都有福州评话说书场。随着社会变迁,福州评话书场受到极大的市场冲击,福州讲评话的艺人从500多人缩减到如今的30多人,且年纪都在50岁以上,玉叶书场则成为福州最后的说书场。听书的老人说,如果有一天,玉叶书场在老城改造时被拆除了,这种“原生态”的说书场可能也就真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