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何同一

那达慕大会上自古有着“男儿三技”,也就是赛马、射箭、摔跤三项竞技项目。其中的蒙古族赛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每到那达慕赛马时,草原上方圆百里的牧民都要驱车骑马前来参与,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呜,热闹非凡。那么就让传统节日为你介绍,那达慕大会的精彩竞技——蒙古族赛马。

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那达慕大会上的蒙古族赛马,形式一般有奔马、走马两种。奔马赛,也称“速度赛马”。是长距离的速度比赛,是一种毅力性赛马。传统的奔马赛为了减轻马的负荷,都不备鞍,骑手多为少年儿童,轻装上阵。参加奔马赛的骏马一般较多,少则数十,多则逾百。奔马赛,不计时,不论马的年龄,没有固定的场地跑道,一般都不分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奔马赛的赛程一般在20至50公里之间,比赛时裁判一声令下,所有的参赛者同时脱缰,这时草原上万马奔腾,蹄声震撼,蔚为壮观,骑手们头缠丝带,缨穗飘扬,身着艳袍,五彩缤纷,一路催马扬鞭,一路跃马驰骋。精湛的骑术、人马和谐的配合,不时赢得观众赞许,在欢呼喝彩声中一个个冲过终点。

走马赛,为技巧性很强的竞赛,是比试马走的侧步平稳和速度。参赛的骑手多为有经验的长者或中年人,并男性为多数。参赛的走马要备上精美的鞍辔,把骏马打扮得漂漂亮亮。参赛的走马必须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使走马的步伐分左右两侧前后蹄同时迈出,以稳健为尚,既快又稳,姿势和谐、优美,以最先到达者为胜,比赛既要比拼马的技能,也要比拼骑手的驾驭水平。

走马赛参赛的马匹不分品种,分组抽签,分道比赛,按时间多少录取名次。比赛中,参加者只准一人一马,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换马,比赛分直线跑道和圆场跑道进行,不准用马鞭打他人的马匹;若运动员中途落马,允许上马继续比赛。

走马赛的比赛规则,要求起跑后100米内不准在里圈跑,过100米压过10米后方可时里圈。否则为犯规。胜利者、取得名次的马匹,在那达慕大会上集中在主席台前依次排好,由优秀的民族歌手高声朗诵“赛马诗”,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描述马匹的雄骏,介绍骑手的事迹,形容比赛的特点,宣告比赛的名次等,获得第一名的骑手,则在其马头上、马身上撒奶酒或鲜奶以示庆贺。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还可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而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蒙古族文化的角度去看看那达慕的由来及历史吧!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过去时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从小就要学会骑射。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族人民却依然记得以前的骄傲,从来没有放弃这些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为此蒙古人特意成了那达慕大会,通过竞争来延续草原的这一风格。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du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跤,赛马、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盛大集会,大会上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和游艺项目,而在其中,射箭、赛马和摔跤号称是“男儿三技”,也就是所谓“男子三项”,是必须要比的固定项目,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那达慕大会上的射箭比赛。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蒙古族射箭比赛分立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

那达慕大会上的射箭比赛,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射箭的场面非常壮观。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如射不完是很不光彩的。

立射

立射即站立射靶。彭大雅《黑鞑事略》云:“其步射,则八字立脚,步阔而腰蹲,故能有力而穿扎。”步呈八字,重力在下,弓的弹力与人的弹力相和谐,故能射中。

骑射

骑射即跑马射箭。《黑挞事略》云:“凡其奔骤也,趾立而不坐,故力在跗者八九,而在髀者一二,疾如飙至,劲如山压,左旋右折如飞翼,故能左顾而右射,不特抹秋而已。”蒙古族骑马多直乘鞍上,无拱背坐马之势,因而疾驰如飞,左顾右射。

远射

据雕刻于1225年的《也松歌碑文》:“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刺子模后,在布哈萨朱亥地方召集众诺彦们开了(庆典)盛会,也松歌把箭射出弓335度的距离。”即成吉思汗的侄子也松歌射出了500米之远。远射比赛在古代曾受到推崇。

摔跤是蒙古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蒙古语中称为“搏克”,早在十三世纪时已经盛行于北方草原。蒙古式摔跤手被称为“搏克庆”,也就是搏克手。在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摔跤是不可或缺的比赛项目,众里挑一的搏克手们跃跃欲试,都希望夺取胜利,成为草原的英雄,人们的骄傲。那么就让传统节日为你介绍,那达慕大会精彩的蒙古族摔跤。

蒙古式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身穿铜钉牛皮坎肩“昭达格”,头缠红、黄、蓝三色头巾,脚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带,下身穿套裤,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出场时,双方摔跤手挥舞双臂,然后互相搏斗。蒙古式摔跤不分等级,采取淘汰的方式,决赛出冠军手、亚军手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

摔跤参加人数不限,但须成偶数,少则二至四人,多则一千余人,比赛胜负采取单淘汰法,蒙古族有许多的摔跤技巧,可以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以抓住摔跤衣、腰带、裤带,但不许抱腿,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在摔跤开始的时候,摔跤手要着摔跤服,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上面钉有数行铜钉和银钉,背面有圆形眼镜或“吉祥”之类字样。蒙古语称昭达格。下身穿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肥大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和各色绸料做成,腰间系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短裙,蒙古语称希力布格,腰上还扎有花皮带,库掏钱面双膝部为绣有别致的图案。有孔雀羽形、火形等吉祥图案。脚登蒙古靴和马靴,头缠红、蓝、黄三色头巾,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

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蒙古式摔跤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报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限体重。安排对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不征求摔跤手的意见。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