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文化中有一种特别的文化——武术。沧州由于地理,历史的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沧州民间武风益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这个声扬海外的武术到底有多牛呢?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沧州武术有其本身的特色,即有大开大合勇猛无伦的长势,又有推拨擒拿小巧灵活的招数,并具有速度、力度大和善于攻守的实战特点。武术门类基本可分少林、武当两大派系。少林拳中有华拳、燕青、功力、劈卦、长拳、通臂、明堂、弥宗、八极、太祖、六合、螳螂、沙脚、戳脚、翻子、大洪拳、小洪拳等多种;武当拳 中有太极、八卦、形意等。
近年来,在国家“发掘、研究、整理、继承”武术政策的指引下,沧州武林勃发了新的生机。现在,沧州各级武术协会均已建立,业余武术活动点恢复和建立达百来个,有几万人参加武术活动。不少老拳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授徒传艺的同时,抓紧着书立说。
沧州武术运动员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如19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河北队八名运动员中五名来自沧州,全队荣获四枚金牌,有三枚为沧州人夺得。沧州“武术之乡”的情况,不断为全国体育和武术杂志刊载,并被介绍到国外,有的还被拍了电影和电视。
一九八二年,两名沧州武术运动员随同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进行表演。现在,沧州武林的重点转向技击、散打训练,广大武术爱好者决心练出真本领,继续为国争光。
中国的历史总是伴随着斗争,王朝的更替而生。所以古代的人们早已养成了尚武的精神。随着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武术文化,这是一个各个民族都具有的文化,尤其在回族文化里,回民都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回族人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着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
回族人民的贡献主要在武术、摔跤和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项目上。回族好武的原因是还可以追溯到回族在形成时期的先民,其中有大量属于从军的中西亚人,元朝回族人被编入“探马赤军”,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驻防在全国各地。
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再加上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回族人民感到力单势薄,于是就养成了尚武、任侠、团结的习俗,并把练武作为抵抗各种压迫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了回族人热爱武术运动的习俗。回族的武术种类很多,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昆仑派”,是我国四大武术派别之一。
当代,习武是回族人振奋精神、强健体魄的重要方式。历史上一些只流传在族内技法丰富、风格独特的武术种类,也逐渐风靡拳坛,为各族人民所喜爱。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回族武术内容丰富,门派繁多,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也有富于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它们都是在吸收其他民族武术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华武术各门各派融会贯通,结合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实践和风俗习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钻研和实践,逐步形成、丰富、完备和发展起来的。
回族穆斯林武术现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它已从过去封建社会中卫族、卫教、卫身手段变成增强人民体质、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项正常体育活动。群众性穆斯林武术活动的普遍开展,武林专家的着书立说,标志着回族穆斯林武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
中国回族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武术的主要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拳术,包括对练、器械、拳术等几十种。所练项目既有中华武术的共同特色,也有与回族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民族特色。
回族喜练查拳、黑虎查拳、弹腿、华拳、洪拳、炮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等。其中十路查拳、十趟弹腿、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之称。
此外,如通臂劈摇拳、关东拳以及明末广为流传的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等,创始人均为回族。这些拳术均为其劲力别致、技法丰富、风格独特而风靡拳坛,深深的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除习练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斧等一般器械外,回族练的杆子鞭、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阿里剑、查刀、查枪等,在汉族武术中均少见,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沧州是全国第一个获得武术之乡的城市。你应该会了解沧州人名自古就刚直而且勇敢。这些都是武术之人所具备的要素。而且在很久前,沧州就出现过了很多武术上的名人,小编了解了一些沧州文化,带你一起了解沧州武术名人有哪些。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
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张参加北京政变,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张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1928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
1933年,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国考。1933年和1936年,两次率团分赴东南亚等地做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在抗日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傅作义、孙连仲等的部队,都有该馆、该校毕业生担任武术教官,教导各级官兵痛杀日寇。
1954年张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发展武术事业。1955年2月,毛主席亲笔复函约其座谈。接信后,张把《关于成立国家武术机构的建议》提交全国政协。1956年,张建议贺龙元帅建立国家武术研究机构。当年中国武协成立。
大侠霍元甲
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沧州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长,自创“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战而胜,后霍元甲及其弟子大胜日本武士。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团体——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
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1844—1900),真名王正谊,沧县人,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王侠义心肠,非常爱国。他护送过因为直谏被革职的御史安维峻,还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被捕,王得知后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后被谭拒绝。后“戊戌六君子”被斩,王冒着生命危险为谭收尸。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王率众积极参加,后清军围剿义和团,王因寡不敌众被捕,不久被八国联军枪杀。
豪杰佟忠义佟忠义(1879—1963),沧州市西门里人,字良臣,与王子平齐名,被誉为“沧州二杰”。佟把蒙古摔跤、祖传擒拿和六合拳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佟派技击术。民国21年,全国武术比赛,佟忠义荣获六合门第一名。
佟忠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日本柔道家在上海虹口摆擂台,佟忠义闻讯后毅然辞去官职赴沪打擂,使日本人没敢登台便逃之夭夭。为了发展武术事业,佟开设忠义拳术社、忠义摔跤社。他编著的《中国摔跤法》一书被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解放后,佟老先生仍孜孜不倦地从事武术的研究和传授工作。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沧州义和街人,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总裁判长。1919年,在北京王子平力挫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儿。1921年,在上海万国竞技场吓跑美国人沙利文等人。1923年,王创办中国武术社。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长,后任副馆长。抗美援朝时,王子平捐献大炮。后一直致力于挖掘祖国武术宝库和普及武术。
铁壮士丁发祥
丁发祥(1615—1694),孟村人,祖居丁庄子,后迁孟村镇。丁为人乐善好施,性格沉静内向,有隐士君子之风。康熙十五年,俄罗斯两个大力士来华,在北京摆下擂台,视炎黄子孙如草芥,并连伤我国数名拳师。丁飞身上台应擂,几个照面就将二人打翻在地。丁发祥连挫敌手,为国扬威,群情振奋。康熙皇帝大悦,召见以奖之,一时王公大臣多以诗歌匾额赠之。
神枪李书文
李书文(1864—1942),沧县(今盐山)圣佛镇王南良村人。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日本教官侮辱李为东亚病夫,被李书文枪挑四人,从此,“神枪李书文”名冠天下。俄国拳王马洛托夫来京设擂,京、津两地武术名手均败。
李上台将马洛托夫击下擂台,宣统赐金佛以示嘉奖。被张作霖聘为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在奉军部队李书文空手面对日本教官挑衅,击碎其肩胛骨,捍卫国威。李书文40年行走江湖未逢敌手,成一代宗师。其弟子霍殿阁、刘云樵、李玉海均名震中外。
“燕子”郭长生
郭长生(1896—1967),沧州市马道街人,因郭行拳过手出手不见手,人过一阵风,故誉以“郭燕子”。1928年,在中央国术馆教授苗刀,在第一届全国国考,以不败记录打入前十七名最优者行列之中(这十七名因故没往下再打)冯玉祥将军因此亲赠龙泉宝剑一柄。
郭编创了“二路苗刀”、“苗刀进枪”等优秀套路,还与马英图共同修改编创了“劈挂拳”和“疯魔棍”等套路。“七七事变”爆发后,郭闭门八年,以此拒绝为驻沧的日本人做事。
八极初祖吴钟
吴钟(1712—1802),盐山后庄科村人,初创开门八极拳。雍正十三年,吴钟独闯少林,凭一杆大枪,连闯三门,诸多暗器,一无着身,被镇寺钦差官赞为“吴神枪”。吴钟还曾独身三进福建泉州少林寺,夜闯罗汉堂、巧得鱼谷鞭。
后吴钟与康熙皇帝的十四子比试枪法。两人以殳(有棱无尖的竹制兵器)较艺,十四子被点眉心而不知遂叹服。时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之谚。吴钟在孟村以传播八极为业,为弘扬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
霍殿阁(1886—1942),南皮小集村人,霍拜李书文为师,系统学习八极拳和六合枪。后行走江湖,期间和许多武林高手比武过招,都以高超的武艺战胜对手,但又不伤对方情面。武术界朋友都敬重其人品武艺。1927年,霍殿阁来到张园(溥仪潜居天津日本租界的住处)应试,战胜两名日本武士后,被溥仪聘任为武术教师。1932年,霍随溥仪来到东北长春,并在长春开场授徒,传播武艺。
国内的旅游业在近几年可以说是飞速发展,经济满足以后每个人都想去涨涨见识,开开自己的眼界,放松自己的心情,到处都充满了中国游客的影子,所谓的日本、韩国买买买,也是遭到了很多吐槽,而国内的沧州就有非常多的旅游胜地。
那么,本期沧州文化为你介绍沧州好玩的地方。
吴桥:
吴桥,作为我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1954年吴桥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杂技之乡”。“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
沧州,因沧海而得名,地处渤海之滨。沧州武林精英荟萃。但你一定还会想到。别的地方也有武术高手,为什么只有沧州为武术之乡,而别的地方没有呢?想要了解为什么沧州是武术之乡,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沧州文化吧!
沧州,因沧海而得名,地处渤海之滨,历史上曾是贫瘠荒凉之处和犯人发配之所。古往今来,沧州战事频繁,民遭涂炭,非尚武不可图存。此地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隐姓埋名,传艺维生。
八极门之“癞”、“癖”,功力门之“邱”,太祖门之“顺元和尚”,通臂门之“韩姓道人”,闯王刀法之“秦氏夫妇”等,为人正义,武艺高强,为沧州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均未透露真实姓名与身世。历史上,沧州一带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是官府豪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
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沧州武术大师在与外国拳王打擂比武中,屡战屡胜,为国人赢得了荣誉。1903年,沧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沪击败摆擂的美国、英国、法国拳王,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欣然书写“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贺联赠送。
沧州拳师在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中做出过积极贡献。民国十七年(1928年)沧籍国民军陆军上将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时,大力提倡强身御侮,强种救国,沧州人入馆任教和深造者近百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复兴。
沧州武术门类和独立之拳械技艺愈加丰富,许多拳械套路,经过提炼,改进,创新,独具沧州特色,其中沧州八极拳和劈挂拳被列入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优秀拳种之中,作为武术竞赛的规定套路,向海内外推出。
沧州体校、武术研习院、孟村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以及各县市区大大小小的拳社都在培训大批武术人才。旅游向导 观摩和学习武术,最好能住上一些日子,学上几个套路招式。练功之余,游览市内的景点。每4年举办一届“沧州武术节”,是观摩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喜爱武术的您可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