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原华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人生如戏,中国的戏剧可以说是享誉全球的,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不仅代表了历史深厚的底蕴,更是记载了时代的变迁。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豫剧六大名旦。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豫剧在清末民初已经形成五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和高调(以濮阳、菏泽为中心)。

1930年代豫剧五大流派逐鹿开封,形成唱腔大融合,特别是知识分子改革家的参与,使之豫剧吸收各派之长相互学习竞争,开创了豫剧大繁荣时期。这种融合后的豫剧声腔随即又影响各地。这也为1950年代豫剧在全国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代表悠长天籁的豫剧陈派、高亢激昂的常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豫剧成为一门全面成熟的戏曲艺术,进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名旦中陈素真是年龄最大、从事豫剧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剧大师。

再者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首创哑剧、豫剧混合运用,并把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剧),变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级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长天籁的陈门、高亢激昂的常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大气响亮的马派、委婉含蓄的阎派、缠绵委婉的桑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戏剧评论家给六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陈素真——“美”;常香玉——“劲”;崔兰田——“韵”;马金凤——“脆”。阎立品——“秀”;桑振君——“妙”。

【结束语】豫剧六大名旦分为留个派别,每个派别都有着自己的粉丝觉得自家的肯定是最好的,这种六大名旦排名也是属于官方的一种,每个人都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的。

“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戏剧是我国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没落了许多,但是本期豫剧文化还是为你盘点豫剧的流派。

桑派是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创立的豫剧旦角艺术流派。桑派是豫剧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独特的风格被人们总结为委婉细腻,字乖韵巧,声情并茂,百句不竭。桑派的偷、闪、滑、抢、衬、离调等声腔技巧堪称一绝。

桑振君自幼学习河南坠子,后改学豫剧。她不仅继承了豫剧不同地域派别的演唱传统,而且擅长从各种表演流派以及多种姊妹艺术中,吸取精华,发展变化,而后融会贯通,最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桑派演唱艺术。

在豫剧声腔中,桑振君将河南坠子这门艺术吸收到豫剧之中,豫剧的旋律显得丰富多彩,优美耐听。正是由于她把河南坠子的韵律和嘴皮功夫巧妙地融入唱腔,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她的声腔甜润娟丽,旋律变化有致,尤以“口伶齿俐、韵乖字巧”出名。

桑派艺术对豫剧的突出贡献和自成一派的显着标志是声腔艺术。桑派艺术丰富了豫剧的音乐领域,拓宽了豫剧的旋律和演唱技巧,桑派艺术是在继承豫剧祥符调基础上、借鉴了豫剧沙河调旋律、又将河南坠子演唱技巧与其它姊妹艺术巧妙地、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经过桑派艺术创始人桑振君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潜心研究,创造的偷、闪、滑、抢和离调和韵乖字巧、百句不竭的演唱方式,被公认为是豫剧的一绝。

桑振君早期的拿手戏《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等多是以唱功为主的传统剧目,无论多长的段式、多杂的句列,一经她的口唱出,准能绘声绘色、尽巧尽美地将感情表达无遗。

桑振君演出的角色涉及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老旦、丑旦等多种旦行,戏路很宽。她主演的《打金枝》、《下陈州》、《八件衣》、《白莲花》、《黛玉葬花》、《英雄山》等剧目均由中国唱片社制片发行,深为广大群众所喜欢。

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她在《白莲花》中扮演白莲仙子,获演员一等奖并兼获剧本改编二等奖。1958年和1959年,桑振君先后两次为毛泽东主席演出《打金枝》。

【结束语】豫剧是有着很多流派的,由于每个人都有着许多的自己的看法,所以有些人的唱法都是有些许不同的。不过能够保持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一个流派的人却是不多的,如今的桑派也是发展的很好的。

秦腔的四大花旦排名是陕西电视台发起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秦腔打造领军人物,推出剧种代言人,从2004年6月开始直至2月份名单才确定下来,那么这四大名旦是哪四位呢?本期的秦腔戏曲带你了解。

李梅

女,(1968~)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共青团十四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96年被评为陕西十大新闻人物,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

主工正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腕腔,人称“三门抱”。主演《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贤》、《西湖遗恨》、《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西部风景》等剧。

李娟

女,秦腔四大名旦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艺术指导。

1968年(农历戊申年)生,198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坐科8年,1987年随全班成立院青年实验剧团,任演员,主工刀马旦、正旦等。

1987年赴京汇报演出,主演《盗草》;1988年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主演《盗草》,荣获表演一等奖;1989年参加西北五省(区)“咸阳杯”、“公主杯”大赛荣获表演一等奖,同年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演出《盗草》、《屠夫状元》、《隔门贤》等;

1992年赴芬兰参加芬兰艺术节,主演《杨七娘》、《盗草》;1993年被评为“金延安”首届秦腔“十佳演员”;1994年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戏曲特技展播演出,并赴云南、兰州等地参加“西北荟萃”戏曲演出;赴京参加第一、二、三届全国艺术节演出;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戏曲“金三角”汇演,主演《杀嫂》,饰潘金莲,荣获优秀表演奖;

1996年参加陕西省“易发杯”青年演员大奖赛,主演《杨七娘》,荣获优秀表演奖,并赴京参加了央视“96春节戏曲晚会”的演出;1997年在大型现代戏《沙漠情》中饰张雁,参加全国梆子声腔汇演,荣获表演奖,同年荣获陕西省“尖庄杯”电视大奖赛表演一等奖、陕西省“西凤杯”广播大赛一等奖;

参加“97香港艺术节”,主演《杀嫂》(饰潘金莲)、《借扇》(饰铁扇公主)、《滚灯碗》(饰皮氏),受到香港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扬;1998年赴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进行巡回演出,主演《杨七娘》,同年被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

2000年应邀参加德黑兰国际艺术节,主演《杨七娘》,获最佳表演分数,被誉为“西北第一靠”;2001年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主演《杨七娘》,荣获优秀表演奖;同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模范共产党员。

齐爱云

女,(1968~),国家一级演员,出生于1968年陕西西安长安区人,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

主工青衣兼刀马旦,主演《郑瑛娇》、《阴阳鉴》、《打神告庙》、《游西湖》、《杨门女将》、《天女散花》等剧。

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表演班,师承着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兰鱼。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西安市五一剧团工作至今。2006年进入“西北戏曲最高学府”工作至今,马兰鱼老师的亲传弟子。戏路广,文武兼备,主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柳萍

女(1967~)宁夏隆德县人,国家一级演员,1967年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中专学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

主工小旦,担任宁夏固原地区秦腔剧团、银川市秦腔剧团主演。

1985年领衔主演《打神告庙》获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1996年领衔主演《斩秦英》获第二届银川市专业演员大赛一等奖等。

【结束语】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历史悠久,几经演变成为了现在我国最古老且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许多老年人尤为偏爱,希望能把秦腔永久流传下去。

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全中国的始皇帝嬴政,虽然由于他的一系列暴政,导致后世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死后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法用物质价值形容的巨大财富秦始皇陵。虽然并未全部发掘,但是冰山一角却已震惊世人,是西安文化的宝贵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尽管在咸阳、徐州、武威也先后有汉代兵马俑群的出土,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制作工艺上,是无法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的。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

豫剧作为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戏曲界的名声也是非常大的。虽然同样在北方并不能够达到京剧那样属于一个国家的国粹,但是豫剧所蕴含的底蕴同样是不可小觑的。出现的优秀人士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豫剧大王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定居于天津市。

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北省文联委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顾问、天津市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荣誉职务。

她8岁拜师,10岁登台,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3岁收徒,人称豫剧甘罗。她是戏曲教育家、豫剧改革家。并首创豫剧界第一个流派“陈门艺术“,被观众和剧作家及戏曲大师们誉为:豫剧一代宗师、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豫剧三鼎甲之首、豫剧大王。

陈素真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年龄最大,从艺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剧大师,因豫剧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因此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作为一个杰出的戏曲演员,除了其他方面的艺术造诣之外,唱腔美是观众折服的重要因素。马金凤不但有着精湛的表演艺术,而且练就和保护了一副“金嗓子”。她以高亢、清脆、甜美、朴实等特色,形成马派艺术而着称于世。

1956年以来,马金凤曾先后四次率领洛阳市豫剧团进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得到高度评价。作家老舍看过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赠诗赞美:“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材。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如今她年过八十,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唱腔韵味和演出风采不减当年。

然而,她的金嗓子决非天赋,而是从痛苦的煎熬中得来。在她少年时代,嗓子并不好,也没有忘记被戏霸踢下台头部留下的那块伤疤。为了练腔,她抱着水罐扣信脸面高喊,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天长日久,她的前额竟被水罐边沿磨破了皮,形成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九年,终于练出了一副金嗓子。她深有感触地说:“我把嗓子看得比命还珍贵,因为嗓子就是我的武器。”

陈素真先生一生演出剧目众多,其中代表剧目有她自编自创或移植的如《宇宙锋》、《三上轿》、《梵王宫》、《春秋配》、《拾玉镯》、《穆桂英》等,还有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为陈素真先生量身定做的十多部樊戏《凌云志》、《涤耻血》、《霄壤恨》、《三拂袖》、《义烈风》、《女贞花》、《柳绿云》、《克敌荣归》、《伉俪箭》、《巾帼侠》、《桃花庵》等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

清朝遗老邹少和在《豫剧考略》中称赞:“豫剧向无坤伶,近十年来始有之。就中陈素真者,为坤伶之翘楚。珠喉玉貌,举止娴雅,能造新音,尤工表演,一时以豫剧中之梅兰芳视之。”陈素真大师的艺术座右铭是“艺不惊人死不休”。

【结束语】陈素真大师作为豫剧六大名旦之首并非只是出道以及年纪的原因,其在技巧以及唱打等等方面都是当时戏曲界当之无愧的豫剧第一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