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刘悦华

道教文化中有六御。这六御是:玉皇大帝、紫薇大帝、长生大帝、天皇大帝、青华大帝、后土皇地祇。可能我们都对玉皇大帝的称谓比较熟悉,而对于其他的几个并不是很熟悉,接下来本文为你具体介绍道教的六御。

道教过去有“六御”之说,“六御”分别为为:

●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

●统御万雷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

●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昊天金阙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中央玉皇大帝”,六御之首。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着,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为道教尊神”六御“中的第二位神。

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上精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又称“紫微北极大帝”,“中天星主紫薇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六御之一。

紫微北极大帝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北极即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徽垣内。《上清灵宝大法》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故天得以动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后汉书》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为紫微宫,后来皇帝亦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

东极妙严青华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东极妙严清华大帝”、“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同时也是六御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名词“太一”演变而来的。太一,本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一者,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气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称为“太一”的元气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宇宙本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也可以说“太一”即“道”。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们将“道”的别称“太一”尊为天神,并用太一神名命名星辰。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南极太薇长生大帝,为元始天王九子。

南极长生大帝全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上古时候被称为(后土)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礼记·都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古代人们生括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不管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领头羊,也称作为创建者,例如道教文化中的敬明道,肯定也是有人去做领头羊去做创建者,然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但是你知道敬明道是谁创建的吗。那么小编就要出现来告诉你了。

净明道,为道教正一道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据道教传说,当时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为《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道教教派之一。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天师许逊为祖师。江西净明道,以忠孝神仙、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但是其以忠孝济度为主的精神是不变的

仙家之最正者

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太上灵宝净明法序》谓许逊“以孝弟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隋代起,即有对其加以崇奉者。北宋徽宗赐号为神功妙济真君。靖康之变后,战乱频仍,“忠孝”更受推崇。净明道顺应时势,继承道家关于“道”的学说和“涤除玄览”的理论,吸收儒家的伦理观念和道家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说,主张融合儒道,认为“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才能合乎“中黄八极天心”,达于“无上清虚之境”。其道术侧重于守一修仙度人。元以后归入正一道。由于净明道强调忠孝,调和儒道,该派在元明时期的士大夫中颇有影响,被誉为仙家之“最正者。”

西山许宅立游帷祠

许逊死后,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后改为观,继续传道。隋炀帝时,“焚修中辍,观亦寻废”。至唐永淳(682~683)年间,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

何真公

南宋初,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宣称绍兴元年(1131)八月十五日,许真君“自天而下”,降临玉隆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

刘玉创教

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据《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二十五岁,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自至元二十年(1283)至大德元年(1297)的十四年间,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另行开创净明道。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刘玉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元至大三年(1310),刘玉去世,传法于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1323)挟其学游于京师,“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净明道法统

《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嗣教四先生传》有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四人的传记。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净明忠孝全书正讹》附载了许迈、许穆、吕洞宾、白玉蟾、傅大师、朱真人、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详,为铁柱宫道士,小有名气,曾得朱熹赠诗。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因对封藩不满,转而学习净明道法,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

张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慕净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载:明末清初之际,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1652)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后,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继续维持。以后,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

道教的节日与道教一直信奉的真神密切相关,在道教文化中,不同的节日都要举办不同的法事。由于各个节日的庆祝对象不同,所以每年都是不一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道教文化之道教的所有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

初一日天腊之辰(道教节日表五腊之一)

初三日孙真人圣诞、郝真人圣诞(道教全真北七真之一)

初五日迎财神(道教节日表)孙祖清静元君诞(道教全真北七真之一)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祝寿道教节日表祈福)

十三日关圣帝君飞升

道教源于中国,道教是影响中国是最长时间的。

都知道佛教有三宝,分别是“佛宝”“法宝”“僧宝”。那么你们知道道教其实也有三宝,是哪三宝呢?本期的道教文化就带你了解道教的三宝。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道教皈依三宝,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在道家最着名的《道德经》中曾有;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三宝一向被道家修真者视为修心养性的不易法则。

另有人身三宝精、气、神之说也普遍存在于道家丹经典籍之中。

指道、经、师。《道教义枢》卷一:“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脉望》卷二:“教有道、经、师宝。道宝,太上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得道众圣。”道教主张,“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经”为度世津梁,“师”为人天眼目,故学道者当敬之,并以之作为皈依道法之三宝。

道教,创始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教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禁忌事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道教文化中都有哪些主要的主要教派呢?希望大家喜欢。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根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有妙真派(庄子休),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根据法术原理,道教可以分为上层丹鼎派和下等符箓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这也是各种道派经过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结果。

全真道亦称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阳于北宋末年建立的钟吕丹鼎道派。全真道建立了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其修炼要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以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经邱处机的推动而壮大了全真道。有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三丰派、金丹南宗等支派。正一道正式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鞑子册封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以扶乩巫蛊等迷信活动为主要谋生手段。

正一道士中相当一部分有家室,不住宫观,吃荤饮酒,不守戒规。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福建三一教、香港先天道、台湾一贯道、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东南亚德教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当下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正一道前身是五斗米道,.而后改名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正一派崇尚自然无为,故可以不住观不出家,戒律也不繁琐,只有"四不吃"以及斋日吃斋等.正一派以符箓为主,驱邪治病,在民间声望显著。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道教妙真派、、清微、上清茅山、闾山派、玄皇、淮南、凤阳府等。

【结束语】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民间道教人士还有方士、术士、隐士等。信士是指没有经历正式的宗教认定仪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并受持全真五戒而获得皈依证的正式弟子;道士是指经受全真冠巾和获得道士证的神职人员;法师是指修习科仪奥秘并在斋醮法事中担当领导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拨过职的道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