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金龙远

南美洲国家秘鲁是闻名世界的古印加文化发祥地,在其境内繁衍生息的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而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也是秘鲁文化的一个体现,那么就来了解秘鲁最盛大的节日——太阳节。

秘鲁是古印加帝国的所在地,古印加人自称为“太阳的子孙”,信仰太阳神为最高神明。每年的6月24日是秘鲁人祭奠太阳神的节日,这个太阳节在印加语里叫“英特—拉伊米”,是秘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期从这一天起持续一周的时间。

太阳节是秘鲁印第安人—克丘亚人最重大的节日,克丘亚人的祖先是印加人,他们崇拜太阳,“印加”意即太阳的子孙,他们的国王也叫“印加”。太阳节期间在库斯科市(库斯科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近郊的印加遗址萨克萨瓦曼城堡举行庆典,祭奉太阳神,也称为太阳祭。

节日早上8点,先在库斯科的太阳庙举行隆重仪式,扮演印加王的演员穿着印加王的服饰,其他所有舞蹈人员全部都是穿着代表印加文明走过的重要四个神话的各类服装,色彩绚丽,靓丽无比。仪式结束后,所有队伍来到库斯科市中心的兵器广场,隆重重演印加文化的太阳节。最后也是最精彩的仪式,就是还要赶到印加文明唯一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印加古城卫城——萨克赛—华曼。此后的节期里,全城人民载歌载舞结队游行庆祝,长达7天7夜。

根据记载,印加帝国时代的太阳祭由冬至日起在都城库斯科举行。在印加大祭司的主持下祭奠活动在太阳神庙里拉开帷幕。印加王、印加王后与满朝文武届时悉数参加。作为昔日印加帝国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普通百姓在平日里不可进入帝都,只有在太阳祭时他们方能踏上这片圣土。因此每年太阳祭举行时,库斯科的中心广场上都会聚集五六万人之多。太阳祭是印加帝国时代最为隆重的宗教祭奠和世俗欢宴。

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轻音芦笙曲调轻盈高亢,重音芦笙曲调深沉洪亮,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而在贵州苗族当中,更有一个热闹无比的芦笙节,是黔东南苗族同胞欢庆的苗族节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苗族文化来了解。

芦笙节的由来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芦笙管又名孔明管,据传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有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因此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各地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风调雨顺、

马儿对于游牧民族来讲无异于身家性命,在藏族人们将马儿看的比人的性命还要重要,每年的赛马节也异常的热闹。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那曲赛马节的由来,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那曲赛马节,藏语叫“达究”,是藏北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藏历盛夏举行,为期5至15天不等。

同世界上众多的游牧民族一样,藏族和马之间可谓情深意长。传说中,马是天上的神鸟与地上的猴子(一说为湖中大鱼)结合而生。策马扬鞭之时,确有御风飞行之妙。藏族大学者萨迦班智达曾说:“装扮座骑也是美化主人。”在藏北,牧人们深知拥有一匹好马的具体意味。和人一样,马需要荣耀,所以,赛马节也可以说成是马的节日。当然,赛马的渊源远不于此,赛马是书写并延续大草原传奇的重要而古老的文化传统。

传统特色

无论从那方面而言,八月赛马节时的那曲最为喜庆热闹,也最美丽。无疑,赛马节也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委婉的汉族人习惯将之视为“浪漫”。因此,说牧区人看重赛马节的程度超出过藏历新年一点也不为过。赛马节之前,方圆几百公里各乡各地的牧民们便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齐各自最值得炫耀的珠宝饰物,于花海似的草原中一路踏歌而来。一座座帐篷一夜之间便挤满了那曲赛马会场四周,直至连成一片蔚为壮观的“城市”。物资交流,文艺汇演,各种民间体育如拔河、跳远、抱石头等以及与宗教有关的活动的举行令这城市实有其名。赛马省会又是物资交流会,携妻带子的牧民们搭起密密麻麻的帐篷,出售自己生产和采撷的肉类、酥油、湖盐、虫草、贝母,并且买进整整一年所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赛马会结束,他们骑着装饰美丽的马,赶着驮满物资的牦牛,欢天喜地地回到自己的牧场。

正式比赛之时,虔诚的骑手们都要先绕着巨大的焚香台转圈以示敬意,接受德高望众的喇嘛的祝福。这可以看作是英姿勃发的骑手和披红挂彩装扮一新的参赛马匹的亮相。赛马道两侧观众的呐喊与喝彩声,在催马疾驰之中轰天彻地似的响成一片,历久不绝。这是粗犷豪放的牧民们与天与地最为热烈的情感交流。

赛马节赛程长短不一,多在十公里左右。按选手年龄还分有儿童、成人等种类,按比赛内容则分为马上射箭、打靶、竞技,短道冲刺,马上拾哈达、献青稞酒等,有时还包括有类似于盛装舞步的走马赛。名目繁多新颖有趣的赛马活动都会令现场的观众忘情不已。那曲乃至整个藏区的赛马都不会有严格划一的裁判制度,形式较为自由,带有浓厚的表演意味。但夺冠马的名字却会迅速传遍草原,名声甚至远远超出其主人。这些以“世界之星”、“黑色闪电”、“草原雄鹰”等命名的宝贝一样的骏马因夺得好的名次而进入故事与传奇,供人传颂。身负夺冠重望的赛马早在冬季来临之前便进入调养,赛手们奉以最精的饲料,不惜天天给马沐身打理,百般呵护之至。往往一匹好马可以牵动一家甚至一个乡村的人们为之幸福地忙碌。

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众多,节日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令人眼花缭乱。每个民族还有自己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这样看来,每天都在喜气洋洋中度过。那么,在怒族文化中,有哪些代表性的节日呢?不妨往下看看。

春节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年前,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饭要让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门。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祭山林节

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五举行。此项活动只限于男性参加,牺牲为黑羊。此外,柔若人的贺新房也很有特点。当木楞房的四壁还没有开设门窗时,主人要杀只鸡,请巫师祭新房,后用斧头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个洞,装上门。当天,村里人都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饮酒,欢歌跳舞,通宵达旦。

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

仙女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

据传说,在很早以前,怒家山寨滴水如油,田园荒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时一位美丽、聪明且力大无比的怒族姑娘阿茸,用手臂劈开悬崖,凿通了一个山洞,为怒族人民引来了清清的泉水,使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浇灌,从此荒山变成了绿洲。怒族人民称阿茸为“仙女”,鲜花节就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民俗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这天,怒族群众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一至三个钟乳石的石灰岩洞为仙女洞(或称经洞),各家各户都去那里祭祀。去祭祀的人们扎好一束束杜鹃花,带上牲礼、酒器;每户还用三到五包玉米立于洞口,并把各种洗干净的粮食堆成圆堆,摆上祭品,烧起松烟,由主祭人念祝辞,打鼓念经,大家叩头献贡。台前和台两侧,有身披暗红袈裟、手持法器诵经的喇嘛和操弄唢呐、吊鼓的吹鼓手。在喇嘛左侧的四方形烧香台上插有松枝、鲜花、玉米和各色彩旗。那松枝寓意吉祥如意、万古长青;鲜花是敬献给“仙女”;玉米表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在悠扬的唢呐声中,鼓镲高奏,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然后,人群开始向“仙女洞”移动。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手捧刚采摘的鲜花,带着祭品,来到“仙女洞”取“仙女”的“乳汁”,以祈求仙女的福佑。民间传说,从钏乳石上滴下来的水就是仙女阿茸的乳汁。

回家后,各家都设宴饮酒,歌舞娱乐,年轻人还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晚间,青年男女还要围着篝火对歌、跳舞,彻夜不息。

现在过仙女节,已赋予新的内容。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和组织怒族人民过好节日。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组织电影晚会和文艺节目演出,并进行划船和射箭比赛等体育活动。其他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也都踊跃参加和祝贺。这样,怒族人民今天的“仙女节”已成为一个民族团结友好、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盛会。

怒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期的怒族是一个母系社会,和汉族相反的就是,怒族尊崇女性。因此便有了仙女节这个传统节日。

仙女节在怒族人民的心里占据很重要的位子,每逢节日都要进行祭拜,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仙女节,怒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吧。

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纷纷带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流传于贡山县丙中洛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等。

怒族仙女节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

相传人们凭吊的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辞艰辛劈开了高黎贡山,还在高黎贡山上为人们引出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干旱、荒芜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浇灌,使两岸的岩石变成了沃土,荒山变成了绿野。阿茸姑娘的名字传遍了怒江两岸,人们都称她为仙女,并且十分崇拜她。

阿茸的美貌让可恶的头人起了坏心,头人想霸占阿茸。阿茸只好躲进深山,藏到高黎贡山的山洞里。头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来嫁给他。阿茸姑娘没有答应他。就在农历三月十五日这一天,头人放火将阿茸姑娘烧死在山洞里。

农历三月十五日时值阳春三月,怒江两岸鲜花怒放,怒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聪明能干坚强的姑娘,便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在每年的这一天拜祭她,逐渐形成仙女节习俗。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且跨国境线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仙女节的传承曾一度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恢复。怒族仙女节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体现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识及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对于怒族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

您可能还会喜欢: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

风格素朴简约的仫佬族服饰文化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你对白族绕三灵文化了解多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