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长乐正月期间,最为热闹的节日就是游神了,那么你对于长乐游神了解多少呢?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道教色彩浓烈的传统民俗:福建长乐游神,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乐游神是长乐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太子”身上的衣着却不比“将军”和“世子”的华丽,笑容可爱,布衣有数叶围裙,还有刚圈,手上还拿个红缨枪。
农历正月的初四之后,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华光大帝、白马王、临水奶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竹制的“扎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
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华光大帝、白马王、临水奶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竹制的“扎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
旧时,潭头游神、迎神活动的规格和盛况,可列长乐之首。潭头枕山靠海,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由于地理的因素,旧时潭头人多以务农捕鱼为生,靠天吃饭。每遇天时不济,求助官府无门,唯有祈求神明的保佑,虽明知求神与事无补,不过也能得到心灵上的些许安慰,因此潭头的神庙特多,几乎村村都有几座庙宇,或大或小,虽然规模不一,不过香火却都很旺盛,就像潭头的榕树一样活力无穷。时光的流转,历史的演变,游神渐渐的成为了潭头一种特别的民俗,虽经千年洗礼,却历久不衰,而今更是远近闻名。
长乐游神活动
离福州市区30多公里的郊县长乐市,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县级市,金峰镇更是它的掌上明珠,这里华侨多、偷渡出国多、外出务工多、本地企业多,但这里却有着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民俗活动―-游神。
农历正月二十六,是正月间历次游神活动的高潮,所游的主神是福州本土保护神――五福大帝中的一尊,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抬着他们的神走乡串户,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籍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梦想,仪式会从早上持续到半夜。
游神开始之前,有血缘关系的各家通常会将供桌摆在一起,人丁兴旺的家族自然供桌也多,神灵停留的时间也越长。在外国,神的护卫叫天使,在这,神的护卫是衙役模样的小孩,这就是主角中的主角,金脸三眼的五福大帝之首。
传说五福大帝生前是五个福州籍的落第书生,回乡途中见到瘟神正在给水井下毒,五人来不及通知村民,便舍身投井中毒而死,以此警告乡民。乡民发现后感其恩德,便供为五帝。福州靠海,长乐更是闽江出海口,西风东渐时洋教也随渔船而来,福建沿海经常见这种上帝和本地神灵相安无事的场景。抬神的只有男人,供神的多半是女人,大概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缘故。
通常小孩都爱跟在这些神像旁边,接着是“将军”,腰上有一把宝剑,走路比较有霸气。但是神像较重,通常半个小时就要换人。再后是“世子”,等级比较高,衣着非常华丽并且有秀着龙的护肩,背上都插着大旗,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威风八面。最后是“八爷”,中等级最高的神像“太子”。但是“太子”身上的衣着却不比“将军”和“世子”的华丽,笑容可爱,布衣有数叶围裙,还有刚圈,手上还拿个红缨枪。
在每一尊“八爷”前面都有一个拿着火把照路的人,火把不单单是照路,还要舞动,特别是过宴桌的时候就更要发挥本身的跳舞技术了,技术好的人会把整体带动的非常华丽。在过邀桌的时候“八爷”还“抢宴”,就是邻村的人会把鸡蛋放在地上的筐子里。
毫无疑问,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有许多传统习俗,而每个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都或多或少有些区别,闽南地区的泉州也是如此。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福建泉州春节民俗活动吧。
福建泉州春节民俗活动
敬天公: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泉州过年习俗的民谣
民谣云:“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